“龙号”机车谱写百年传奇-亚博电竞手机版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135年的传承与荣光
发布时间: 2016-04-11 14:24:23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记者 赵伟龙
■2013年唐车研制的石家庄a型地铁样车
1881年11月8日,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而在几个月前,在不远处胥各庄简陋的唐山修车厂(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里,几十名中国工人依照英国工程师的图纸,利用开矿用的卷扬机锅炉、槽钢及铸铁车轮,造出了一台被国人称为“龙号”的蒸汽机车。尽管时速只有5公里,但它发出的中国铁路第一声轰鸣,奏响的是一曲中华工业之歌。
13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简陋的工厂随时代大潮风云转变。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点上延续至今,唐车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龙号”的子孙遍布神州,唐车研制的“和谐号”crh380bl动车组运营试验时速达到了487.3公里,成为世界第一速度,而它还在继续创造着奇迹……
■1881年唐车制造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
1 神秘“龙号”
在唐山市吉祥路,与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一墙之隔,就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车)的老厂区,大门红漆斑驳,冰凉而粗糙。和那些诞生于此的传奇相比,这扇大门如今低调得近乎寒酸。但历史却给了它一个极高的定位:中国铁路的机车大门。
早在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线:英国曼彻斯特到利物浦响起了火车的轰鸣声。随后,铁路线在欧美、日本迅速蔓延,将蒸汽机开启的工业文明提速前行。半个世纪后,中国人才在唐山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条铁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长期闭关自守的清政府面对时局的巨大转变不得不一改过去长期“闭关锁国”的陈规陋习,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在李鸿章的主持下,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相继开办。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缺口越来越大。
1879年,受李鸿章指令,唐廷枢到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今开滦前身),据史料记载,煤矿建成出煤,“未出数月,出煤极旺”,接着就要考虑运输问题。唐廷枢向朝廷报告挖河及修铁路计划,以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开河申请被批准,修铁路却因顽固派的舆论阻挠而搁浅。可是,运河只能挖到胥各庄,胥各庄以上地势高陡,河水上不去。唐廷枢采取迂回策略,再次请修铁路,奏明只修胥各庄到唐山之间的一小段。
最终,唐廷枢力排众议,在开平煤矿秘密修筑了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当时英国人金达被聘为修建铁路的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工作。金达还任用并训练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铁路工程人才,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修筑唐胥铁路的同时,唐廷枢又在胥各庄(今丰南区)唐胥铁路终端和运煤河码头附近建立了修车厂,即唐车的前身。是为中国第一个铁路修理工厂。
■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总装配生产线
作为中国第一台蒸气机车,“龙号”机车的诞生过程充斥着神秘色彩。1881年6月9日,在唐胥铁路旁的一座简陋厂房里,依照金达设计的图纸,几十名工人利用开矿用的卷扬机锅炉、槽钢及铸铁车轮,偷偷装配成了一台能牵引100余吨的机车,英国人给它起名叫做“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号)”,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由此诞生。工人们在车头上镶嵌了两条金光闪闪的飞龙,亲切地称呼它为“龙号”机车。尽管时速只有5公里,尽管牵引力仅有100多吨,但在中国铁路的起点上,“龙号”机车发出的第一声轰鸣,宣告着一个新历史的诞生。
然而,当时清政府在谕旨中明文规定,不准在铁路上使用蒸汽机,“龙号”机车在唐胥铁路上运行不久后,就被冠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的罪名而被“囚禁”。于是上演了一场驴、马拉着煤车在铁道上滑行的世界级闹剧。
然而,中国的机车制造业犹如一粒重石强压下的种子,它顽强地冲破阻力,向上伸展出生机勃勃的嫩芽。1882年,开平煤矿的产量由1881年的3600吨猛增到38000吨,马拉驴拖实在无法完成运输任务。金达对“龙号”机车进行了改造,时速提高到了30公里。为了堵住反对派的嘴,开平矿务局邀请了一批“特殊客人”搞了一次特殊的运行。那一天,特制的豪华车厢里坐满了头戴花翎、身着官服的清朝官员们。“龙号”机车载着这些人,以30公里的时速从容运行,又快又稳的机车最终以实力征服了那些反对派。当年10月,清政府又从英国购入了两台“0”号机车,投入唐胥铁路。
■1962年唐车改造的毛泽东号蒸汽机车
2 峥嵘岁月
在学界看来,唐车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
1886年,清政府成立了官督商办的开平铁路公司,用10万两白银买下唐胥铁路和唐山修车厂。从此,唐车脱离开平矿务局,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铁路企业。到1900年,唐车生产已具备相当规模。当年制造莫古式机车6台,制造各型客车21辆,行李邮政车3辆,货车257辆,守车18辆,走在了旧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业的最前列。
洋务运动的两大典范,南有江南造船厂,北有唐山修车厂。历史的车轮碾过晚清帝国的夕照,经历辛亥革命的变局,进入民国时代,唐车的地位却没有动摇。
从创始到1932年,唐车陆续创造了中国第一辆货车、第一辆客车、京张铁路系列机车车辆、中国第一辆铁路邮政车、第一辆钢质外皮餐车、第一台“米卡度”式大型机车、第一台“太平洋”式先进干线机车等主打产品,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民国政府曾感叹:“各机厂中,除修理外尚能从事机车改造和制造者,首推唐山机车厂。”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占唐车,工人们被迫常年修理货车。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仍以修理货车为主,直到1948年唐山解放,唐车的现代化进程再获新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给唐车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唐车更是发挥技术优势支援新中国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都留下了唐车人的身影,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和技术人才陆续输送到兰州、沈阳、长春、株洲等地铁路工厂成为中坚,在援非、援越和抗美援朝过程中,唐车培养的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43岁的唐车铆工孙凤山,亲手把自己打造的毛泽东半身浮雕像挂上了第一辆“毛泽东号”的车头上。从这一年起,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始迈进工业化,唐车人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辆机械式轨道检查车横空出世,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主持设计的工程师唐仲谦,完成了铁道部部长吕正操托付的使命,被授予“全国铁路优秀工作者”金质奖章和发明创造奖。这不仅是唐车人在技术上填补的一项国内空白,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尊严和信念。
此后的24年间,唐仲谦主持设计了39种新型机车、客车和特种车,30多项技术革新达到世界级水平。1965年11月召开的“全国机械产品设计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对唐车以唐仲谦为首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做法大加赞赏,特意发来慰问电,批示全国学习唐车“三结合”的经验。
■1976年唐车震后修复的抗震号东风5型内燃机车
3 凤凰涅槃
荒草掩映下的残垣断壁,是昨天留下的痛苦记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有曾经的唐车铸钢车间,也有一面用生命纪念生命的大理石墙。
对唐车人来说,最大的患难莫过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那场7.8级强烈地震。99%的生产厂房、98%的家属楼倒塌,砸坏设备1750台,1768名职工罹难,8718名家属罹难,213户全家罹难。苍白的统计数据,无法统计地震带来的伤害、失去亲人的悲怆。
近万名唐车职工和家属,瞬间天人相隔,他们变成了今天这座纪念墙上镌刻的一个个大理石般冰冷的名字,留下的576名地震孤儿,努力地寻找着父母的名字。这种寻找,往往会因泪水模糊了双眼,往往会因太多的名字恍惚了双眼,成为一种徒劳。
时任唐车党委副书记的林顺德清楚地记得,从废墟中爬起来的唐车人,不约而同地往工厂的方向赶去。工程师阎存盛到厂区报到时,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手臂不舒服,根本没有意识到锁骨已经骨折,好多人还没找到亲人就来上班了。灾难中爬起来的唐车人没有被压垮,5000多名职工擦干眼泪、忘却悲伤,唐车的重生,成为生活重新开始的共同希望。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帮助下,唐车人发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仅仅2个月,就把埋在废墟下的东风5型内燃机车修复一新,唐车人在车头上镶嵌了“抗震”两个大字,寓意着不屈和新生。
当年10月,首批修复的3辆检修客车出厂,到年底机客车系统实现全面复产。《人民日报》曾报道称:“唐山抗震救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大灾之下复产之快,堪称世界抗灾史上的奇迹。”
■2013年唐车研制的时速250公里cj-1城际动车组
4 砥砺前行
100多年前,那些偷偷制造着“龙号”机车的工人们,心情必定是忐忑而又兴奋的,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正在创造着一个中国奇迹;可他们肯定想不到,100多年后,唐车的后来者们却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奇迹。
1990年4月28日,唐车主导设计制造的168辆国际招标yw25a型空调客车竣工下线,唐车在全路率先全部转产25型客车,创造了多项铁路更新换代产品。到1995年,唐车已跻身于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1998年,唐车还首创了中国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动车组。
如果历史车轮止步于此,唐车或许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21世纪初,经过几年快速扩张的唐车显出了走下坡路的疲态,再次陷入困境。企业大面积停产,干部职工每月只能领到二三百元的最低生活费,许多人被迫外出打工,人们心中笼罩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沉重气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与此同时,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发现,中国火车平均时速只能跑50多公里,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的铁路里程还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而早在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行时速达到210公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德国高速铁路相继通车。中国再次落后西方几十年。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获国务院通过,国家提出发展高铁和机车装备的指导方针:“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发展高铁,对于仅能制造普通客车的唐车,无异于长夜里乍现的一抹曙光。要不要参与高铁项目竞争?
为了争取机会,唐车研制了铝合金车体的“高速样板车”,四处与世界高铁技术巨头的谈判代表联系游说,还花了好几个月功夫,精心制作了一套一尺多厚的投标书递了上去。结果,2004年7月28日,命运跟唐车开了个玩笑,等来的是沉重的三个字:“流标了!”
■动车组车体制造精确测量检测
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梦破碎了,可唐车人没有放弃高铁的梦想。怀着最后的希望,唐车提出“没有门爬窗户,没有窗户扒墙也要进入高铁市场”,壮士断腕!为了跻身高铁市场,员工们再一次勒紧裤腰带,多方筹措资金,实施了全方位的工业化改造。
历经波折,唐车最终凭借诚心和实力,敲开了高铁市场的大门。2005年11月,唐车与西门子公司联手与铁道部共同签订了60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合同,该项目被命名为crh3。
立足crh3项目,唐车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企业再造,引进国际最高端的大型数控焊接、加工设备和精密检测手段,逐渐打造成为布局合理、设备通用化、工装柔性化、模具专业化的轨道装备高端产品基地,加工、组装、检测、调试工艺先进完备,动车组生产线技术和规模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从零起步,唐车先后通过了轨道车辆焊接标准din6700和欧洲焊接标准en15085两大体系认证。当年雕琢毛泽东头像的孙凤山,他的孙女孙斌斌,与同事马永志一起从德国杜伊斯堡取得证书,成为国内仅有的2名“国际焊接教师”,他们为唐车培养了500多名高素质的国际铝焊工。
“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工作做到极致就是绝招。”
工人们这种显得有些笨拙的“绝招”,是“严谨、精细、敬业、合作”内在品质的体现,帮助唐车造出安全、质量都过关的高速列车。
2008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唐车下线,运营速度、节能环保、载客量、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短短3年间,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唐车完全掌握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完成了由传统客车制造企业到高速动车制造商这一华丽转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到唐车的成就,高兴地说:“你们是百年老厂焕发了青春”。
■员工精益生产
5 创新发展
“能造这个高速动车三维流线型司机室的,全世界只有空客、西门子和唐车三家。”
曾经“夹缝求生”的唐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组装、调试技术和质量体系,员工掌握的工艺标准和制造技术业界领先,越来越多的“该技术只有我们拥有”的自信让他们挺起脊梁。
如果说,130多年前的唐车“接轨世界”多少有些被动和无奈,今天的唐车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不仅要接轨世界,更要引领未来。
2011年6月30日,唐车自主创新研制的26列新一代“和谐号”crh380bl动车组投入京沪高铁运营,海豚型车头、梭鱼外形,全车绿色环保的led照明,运行噪音比说话声还小,可躺下的商务车座椅,时速350公里运行时桌上香烟屹立不倒,4个多小时就从上海“飞”抵北京,这是乘客们能够真真切切感觉到的先进技术。
唐车人在核心技术上创新发展,突破了低阻力流线头型,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强动力绿色牵引系统,主动控制低气流扰动双弓受流技术,控制诊断监视智能化等世界难题,成为自主品牌高速动车成功的奥秘。crh380bl动车组在运营速度、安全可靠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技术指标,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经济指标方面世界领先!
目前,被誉为“国家名片”的crh3高速动车组、crh380b高速动车组和crh380bl高速动车组等产品大批量投入京津、京广、京沪、沪宁、沪杭、广深等高铁线路运营,累计安全运营约5亿公里,累计载客7.8亿人次。唐车制造的客车产品遍及国内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及金温、广梅汕、合九等十几个地方铁路公司,并先后出口到安哥拉、蒙古、哈萨克斯坦、埃及、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感谢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亚博电竞手机版的文化部吴可超、党委工作部张东平对本文采访所提供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