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辉:驯服“调皮”零件的“常氏”夹具-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缸套工段加工中心操作工常晓辉
发布时间: 2016-12-05 15:09:3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河北大工匠
■常晓辉与他加工的缸套在一起
人物名片
常晓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缸套工段加工中心操作工。他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15年劳动模范”、“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军工系统新长征突击手”、“河北省技术能手”等多个荣誉称号,是企业优秀的“学习创新型”技术骨干。
身高180厘米,体重200斤,戴一副细边框眼镜,一件绿格子衬衫透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他话不多,语速慢,显得内敛而文气,初见常晓辉,他的身上散发出浓厚的书生气质。
穿上工装,他变得不苟言笑,全神贯注盯视着机器,30多公斤的毛坯缸套,双手举起,娴熟地放到操作机位,9公斤的成品缸套更是单手取放,游刃有余、精准无误。
脱下工装,他喜欢穿休闲服,热爱骑行,酷好摄影,是单位多个文体社团的骨干分子。他可以陪12岁的儿子一起“疯”,可以挽起袖子为家人做羹汤,瞬间变身居家好男人。他用一以贯之的认真态度对待工作,安享生活,实现着工作与生活的完美切换。
■常晓辉展示他为一种零件自制的夹具,有了这个,加工零件效率高而且精度好
1、扎根一线工作中热衷发明创造
常晓辉和爱迪生有些像。真的,有些像。
这个论断听上去似乎很夸张,也那么不可信。但当走入常晓辉的日常工作状态,你会发现,他们两人对待发明创造的态度惊人的雷同。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最令人钦佩的地方是:随时随地搞发明。
常晓辉也热衷于在工作中每时每刻搞发明,企业每生产一个新零件,他就要研制一种新夹具,用他的话说,看到不规则的零件那么难生产,就忍不住想设计点什么,改变点什么,让生产变得更简单和容易。就像爱迪生一样,常晓辉也把发明创造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于是,在华柴公司加工中心的储物柜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数百件小发明的零件和夹具,随手拿出一个来,差不多就是常晓辉的。常晓辉,用善于发现的双眼和勤于思考的大脑,让众多小发明打上了独一无二的常氏标签,而他,也成为同事眼中有些传奇意味的发明达人。
说起常晓辉的发明创造,多得可以信手拈来。但要细问发明背后的故事,却也有个中不为外人所道的不易和艰辛。“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切的获得,都源于常晓辉的不言放弃。
有一年,企业生产进出水口法兰盘时,需要在盘面上打8个台阶孔,法兰盘是不规则形状,想要精准找到孔距位置,需要每次拿尺子测量,费时费力不说,因人工测量,误差还大。常晓辉看到后,脑海中马上琢磨,如何为法兰盘做个夹具,让工友们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快捷。为了发明出法兰盘夹具,他下班后宅在家里,不许家人打扰,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查阅资料,直至三更。上班后,拿着法兰盘反复测量,一点点核准尺寸,然后找下脚料当原材料,弯折、焊接,摸索着制作法兰盘夹具。一次不行,再来一遍。失败后不气馁,重新来过。经过三四天,十几遍的反复制作,夹具最终完工了,夹在法兰盘外面,严丝合缝、分毫不差。而被夹具固定后的法兰盘,变得一动不动,像个听话的小宠物,工人只需通过夹具上的孔眼打台阶孔,就能顺利完成零件的生产,且误差小于0.01毫米。原本生产一个法兰盘需要近十分钟时间,有了夹具帮忙,不到两分钟就能完成生产。同事们都说,常晓辉神了。
还有一次,常晓晖所在的车间在生产壳体的定位芯轴零件时,碰到了类似的打孔问题。孔眼位置要人工耗费不少时间方能精确找到,如何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夹具,又成了常晓辉思考的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常晓辉就如疯魔一般,话更少了,食堂吃饭时也心不在焉,看上去有些魂不守舍。每天下班后也不急着回家,一个人待在车间里鼓捣定位芯轴,反复测量、画图,不合适,撕掉图纸,重画。不满意,重新设计,再来。一遍遍,不厌其烦,一次次,精益求精。直到几十张设计图纸变为废纸扔进垃圾箱,夹具才有了雏形。有了精准设计后,常晓辉又找来废旧材料,一个人闷在加工中心制作夹具成品。有时,材料不小心被打磨多了,只能废弃重做。熬通宵成为家常便饭,但他却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回忆彼时,常晓辉说:“就像工匠为一把锁配钥匙,因为知道锁终有被打开的那一刻,所以在预知幸福的感染下,一切艰难都化为动力。我常常强烈感受到,一个个不眠夜之后,成功正向我跑来。每每这时,所有的付出都变成沉甸甸的满足和愉悦。”
2014年,他负责的缸套加工出现磨削外圆跳动超差问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他针对芯棒加工、顶尖修磨及顶尖与机床的安装误差将传递给后续加工这一情况,采用磨制芯棒打表的方式,将心轴安装于机床的顶尖后再进行修磨,使两者的一致达到了零误差,跳动超差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除了在零件生产中常晓辉喜欢动脑动手搞发明以外,平时解决生产线上出现的“小麻烦”他也驾轻就熟。加工中心的油底壳连接板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铁屑,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行。职工们就用手定时打扫铁屑,防止堆积。常晓辉见此情景待不住了,他又开始琢磨,发明个啥用具能迅速清理铁屑呢。苦思两天,不得其解。一天下班途中,他无意间看到孩子们用塑料玩具铲子铲土玩,小铲子不大,却非常便利,不一会儿,空空如也的玩具桶已经盛满了沙土。受此启发,他脑中灵光闪现:何不做把铲子,让铁屑清理更便利。于是,他把废旧铁管截短,前端压扁、锤薄、打磨,瞬间,废铁管变身为一把灵巧小铁铲,工友们拿着这把铁铲,随时清理铁屑,既增强了工作安全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小小一把铁铲,体现出常晓辉对待发明的用心之处。小小一把铁铲,让他获得众多工友的崇拜,圈粉无数。
如今在企业,常晓辉发明创造的才能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由他自制的工装夹具已达100余项,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其中很多项被列入公司标准使用。
■常晓辉使用自制的“小铲子”清理工作台面,工作中他经常自制工具,方便生产
2、敏而好学 技校生成长为大工匠
常晓辉最初的学历仅是个技校生,后来靠自学取得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文凭。从踏入工厂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放弃过学习,他保持着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热情,在梦想的旅途中,执著地选择坚持到底。
这点,和爱迪生也如此类似。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全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而得。但好学和探究的优秀品质,却最终成就了爱迪生的卓越人生。
常晓辉也具有这样的品质。2000年技校毕业后,他进入华柴公司工作,在缸套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期间,他不跳槽,不转岗,一直刻苦学习,踏实工作,他不断搞发明创造,不断刷新各个工种的技能记录,令人刮目相看。
■常晓辉是多面手,缸套工段的机床出现小故障,他三两下就能排除
他是企业较早的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是有高级技师证的数控装调维修工,是合格的磨工、天车工。目前是缸套公司学历最高、技师本最多、专利发明技术最多的普通操作工。他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每次均能获得优异成绩。获得的“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15年劳动模范”、“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印证了他不俗的技能水平。他个人完成的精益改善项目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11.4万元,近两年研制的“气缸套外圆磨削自动线夹紧装置”和“气缸套磨削夹具”项目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工段长万大勇评价说,常晓辉是像国宝大熊猫一样的稀缺人才,车间零部件生产中哪有处理不好的难题,都交给他去做。只要常晓辉到现场,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果然如此。11月10日记者正采访常晓辉时,车间一名同事急匆匆找来,招呼他:“数控机床不工作了,快帮忙去看看咋回事儿?”常晓辉中断采访,快步走到“罢工”的机床前查找原因,片刻,他找来电流测试笔检测了一下,然后打开机床的机箱,按动几个按钮后,只听轰鸣声再起,机器恢复正常了。记者掐表计时:仅仅花了两分钟时间,他就让机器起死回生。而这样的维修事例,在他日常工作中是一种常态。对于常晓辉如全能选手般的技能展现,万大勇竖着大拇指夸赞:“说实话,他比很多专业技术工人还厉害。”多年来,常晓辉在对工作和发明创造的无限热爱中,在对学无止境理念的无尚尊崇中,一步步实现着理想,完成了一名普通技校生到优秀匠人的华丽转身。
■常晓辉在指导徒弟冀浩阔。他把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口传身授给每一位徒弟,现在他带过的5名徒弟都成了技术骨干
3、传授技艺完美解读工匠精神
清代文学家郑燮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常晓辉喜欢这首诗,他认同诗句中隐喻的老一代对新生力量扶持和鼓励的情感表达。这就像他理解的工匠精神:一个优秀的工匠,除了保有坚持、专注、技能出众的匠心外,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做到匠心传承,把契合时代要求的工匠精神、工匠手艺延续下去,让匠心永不磨灭、源远流长。
因为怀有这样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常晓辉带徒弟时,会毫无保留地传授个人技能。对此,徒弟冀浩阔感受最深,“刚开始跟着师傅学徒时,都是他手把手教我。师傅话不多,很少对我进行空洞的说教,一般都是实际操作,他做我看,然后我做,他指导,不对之处,当场指出,这样的传帮带方式,让我很快就熟悉了生产流程,知道了每个零件的加工工序,零件的制作要求和标准,少走了很多弯路,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常晓辉除了用口传身授的办法引导着更多年轻职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工人外,他还通过锐意进取、不断进步的自身行为影响徒弟们洞悉工匠精神,明白坚守匠心的真谛是敏而好学。所以,当他把一项项发明创造成果摆在徒弟们面前时,大家都明白了常晓辉的良苦用心,也顿悟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徒弟王默说:“在我眼里,师傅倾情传授技能,是给予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他本人对匠心的坚守,还原出工匠秉承的思想追求,让我们受益良多。”如今,常晓辉带过的五名徒弟,个个在岗位上表现出色,均成为了各工种的技能骨干。
采访结束后,常晓辉经过选拔,作为华柴公司唯一一名职工技能人才前往德国培训学习。临行前,他告诉记者,自己特别珍惜这次出国学习机会,他期待着把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学到手,为以后的发明创造积累更多的知识储备,从而让自己的工匠生涯走得更长远。
常晓辉说,自己的理想不宏大,目标也不高远。他就愿意在操作工的岗位上干一辈子,但不是平庸着干,不是碌碌无为地干,而要用自身的技能和本领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爱迪生一样,很多年后说起这个名字,人们依然会说,他很了不起,这就足矣。
■文/本报记者魏伟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