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金牌工人葛志红:护理台前的创新天使-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省金牌工人、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医务部干事葛志红
发布时间: 2017-05-13 10:48:48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葛志红展示自己的发明“多功能开启器”
人物名片
葛志红,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医务部干事。在26年的职业生涯中,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荣获1项国家发明创造专利、317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创造了医疗卫生行业全国之最。曾获得全国“探索之星”、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在同事眼中,葛志红总是步履匆匆而神情自信;在患者眼中,浅浅的微笑,让人倍感温暖。她总说,医学要有人的温度,在平凡的工作中加入爱的味道,这样每一天、每一项操作才会变得温暖、贴心、高效。正是这种信念,她将爱的味道融入护理工作,开创了国内护理行业的创新之最。中华护理学会副秘书长、北大博导丁炎明高度评价说:“在护理行业,能有这么多科技成果,真的了不起!”
■葛志红向同事介绍自己新的发明
1、工作起来更顺手让她走上创新之路
“我小时候想当一名工程师。”葛志红从小就喜欢和身为机电工程师的父亲一起摆弄家里的座钟、手表、电器,父女俩卸了装、装了卸……这一幕,深深地刻在她的记忆里。
1991年,葛志红成为总医院一名护士,历经普外、脑外、眼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在眼科工作的时候,她发现当时的治疗盘对眼液的存放不方便,使用起来也不太顺手,最主要的是有发生不同患者药品混用的可能。于是,如何便于自己工作,工作起来更顺手一些,就成为葛志红最大的想法。
如何改造?当时的葛志红并没什么成形的感觉,更没有发明、创新之类的概念。但怀揣工程师梦想的她,“折腾”起来却是谁也比不过。那段时间,家人看到不擅长画图的葛志红,拿起了铅笔、直尺,每天一下班就是写写画画,图纸一张张画好又揉碎,难题一个个攻破又出现,一个月下来,光是技术方案和说明书草案摞起来就有一尺多厚。“那些日子除了上班就是冥思苦想,走着、坐着、躺着,眼睛里漂浮的全是眼科治疗盘。”当时“幼稚”的情形葛志红至今难忘。
让脑海里闪烁着光芒的灵感,变成点亮现实世界的火炬,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林林总总的商品被储物盒有序地摆放在一起时,心里一亮。又是一天一夜的写写画画,最终一份自己较为满意的设计图呈现在了她的面前。加工、制作、改形,就这样,她的第一个设计——《密闭式眼科专用治疗盘》诞生了。“该治疗盘可避光、冷藏、加锁,为眼液提供了更加无菌的密闭式空间,既避免了眼液的浪费,又降低了眼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这项设计沿用至今。”采访中,该院眼科许多护士对此创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从那以后,对“不顺手”的东西进行改造成了葛志红乐此不疲的爱好,“发明”之路一发而不可收。当她拿着亲手描绘的图纸给同事和家人看并笑称要申请专利时,没想到他们说:“专利离咱们太远了,不可能实现!”葛志红没有停留,依旧默默地走在“发明”的路上。
■葛志红了解病人使用自己发明产品的感受
2、心里装着患者让她变身“创新天使”
“我的灵感,来源于患者,更要服务于患者。”葛志红说,“面对患者,就要想着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减轻病痛。”她喜欢跟患者谈心交流,带着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每一位患者。小孩子输液,她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气球或一块糖,让孩子不哭不闹;老年患者过生日,她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写满祝福;逢年过节,她带来亲手煮的瓜子和点心,送到每一名患者手中……
恰恰是这些护理上的“细节”,为葛志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护理部工作期间,有一次葛志红去科室检查,发现治疗室放有家用捣蒜工具,问及原因,“患者吃药困难,用捣蒜锤容易把药研碎”的回答让她心生疑虑。“用捣蒜工具研碎药品肯定不符合医疗管理,咱们家属不能用,护士就更不能用。”对于这一情形,葛志红叮嘱家属用白纸加小勺研碎即可,但这种方式,不但麻烦而且效率低。随着这一问题的发现,她还看到临床上小儿,昏迷、口腔面颌疾病或手术的患者常需要鼻饲给药,研磨药品就成为家属和护士护理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每天费时费力不说,研碎后药物的颗粒也是大小不一,一不小心非常容易发生问题。
下班回家,心里装着“大事”的葛志红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懂事的儿子做完功课后,看到妈妈画图的铅笔该削了,就一边削铅笔一边陪妈妈。“现在有转笔刀就是方便,把铅笔放进去转几下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唯一的孔径让铅笔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律走”,有点儿灵感的葛志红,当时并没有抓住。吃饭时,母亲的一句“现在的粮食多细,比原来磨盘磨的好吃多了”,让葛志红忽然灵光一闪,她放下碗筷就跑到电脑前。之后的业余时间,她专门跑回老家认真琢磨了磨盘的每个细节。
就这样,一款安全高效的研药器自此诞生。“这款研药器只有转笔刀大小,类似磨盘的装置,有大小磨盘、手柄和更加人性化洁净度更高的漏斗形研药取出装置。”葛志红介绍。她设计的研药器,使用时将药物放于研药加药处,用手柄使药物通过内研磨体旋转,药物在外研磨体和内研磨体内部的研磨刀的研磨下颗粒均匀地研碎。其体积小、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小儿用雾化吸入装置、母婴连体床、气管切开保湿防污染装置……每一项创新的成功,每一份灵感的闪现,继之都是九十九份艰辛曲折的探索。去图书馆借书,别人一本一本的借,葛志红却是推着小车一车一车的借;对涉及的力学、工程学、统计学等陌生学科,她也茫然,但执着驱使她从零学起;为了节省专利申请的开支,她自学《专利法》,并坚持自己撰写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材料……
“发明并不都是高大上,申请专利也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目标坚定,成功就在下一站等你。”对于创新之路,葛志红并不觉得辛苦,而是当成了每天不得不做的爱好。
■葛志红和同事们开会一同研究新的发明
3、肩上扛着责任让她践行着医学誓言
“务谋病者之福利”是南丁格尔誓言中的一句,也是葛志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输液加药过程中,肉眼不易察觉的微粒和沉淀会随着注射器粗大的针头与药液一同加入的输液瓶中,造成输液安全隐患。“当时使用的是精密过滤输液器,都是在液体马上就要进入患者血管时才能过滤。能不能加以改进,使患者输液时更加安全,就成为那时候最大的愿望。”葛志红介绍。
经过潜心研究精密过滤注射器,在原形状基础上增加了2个单项进液阀,分别安装在活塞底部的进液孔上和新增的进液孔中,在活塞底部增加并固定一个粗密过滤网,实现了使用注射器抽吸药物的精密过滤流程。“就是在原注射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红外的一个精密过滤的网状结构,护士在加药的时候就可以把药物里的微粒、沉淀过滤掉,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改进后的注射器应用于临床后,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葛志红对此相当有成就感。另一个特点就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她设计的“精密过滤注射器”,只需在原注射器耗材0.75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元,就可将药物精密过滤前移,完成精密过滤流程,填补了国内空白。
实验显示,该精密过滤注射器的成功应用在配液体时就达到了精密过滤的效果,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实现。“每天可为每名患者节约十多元的医疗耗材费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据估算,推向市场,年生产2500万支以上时,创效可达4000万元以上。”该医院药剂科的一位医生表示。
“弄这个东西都是她业余时间,查资料、画图纸,深夜两三点才睡,是常事。”对于葛志红的“爱好”,丈夫董宇有时候有些生气,但更多的时候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受葛志红影响,就读廊坊师范学院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大二的儿子董晓龙也走上了创新之路。“前一段时间,撰写完成的《raney ni催化碱性硼氢化钠溶液水解制氢》论文被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刊发。”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葛志红几十篇论文发表在医学、科技、护理三大权威期刊上。“每一次都是一种激励,总觉得自己要超越原来的自己。”父亲当年的国家科技二等奖,一直是葛志红超越自己的内生动力。
■医疗箱的改进让医护工作提高很多效率
4、忠于职业操守让她无偿献出所有专利
在护理战线上多年的辛勤耕耘,葛志红先后获得邯郸市劳模、邯郸市魅力天使等称号,2015年2月,葛志红在第二届全国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中荣获了“探索之星”,成为河北省卫生系统唯一获此称号的人。
葛志红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她经常看到自己的护士姐妹被安瓿等利器划伤手指造成出血,有的伤口划伤较深较长需要缝合十几针。默默心疼护士姐妹的她,萌发了设计一款可减少护士伤痛提高工作效率的药瓶开启器,而且旧的药瓶开启器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新型输液工具开启的需求。她设计的《多功能药瓶开启安瓿助折器》,克服了医务人员每天用手工开启大量药瓶造成的缺陷,避免掰折安瓿划破手指造成的院内感染和职业暴露,保护手指,减少伤痛。使用起来舒适安全,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她的专利由不锈钢板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成型,内设有切割安瓿颈砂轮和砂轮保护套,掰折安瓿颈专用孔设有特、大、中、小4种型号,使用舒适安全,并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葛志红发现长时间输液时,滴速就会出现时而快、时而慢的现象,大大影响了输液的效果和用药的安全。她设计的外控精准闭锁式调节装置,不仅可以精确调节输液滴速,误差达到只有每分钟一滴,增加了人性化的闭锁设计,可有效防止并控制患者及其家属自行调节滴速,而且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比之目前使用的一次性精细调节输液器,费用每只降低了30—40元。“输液调节器很简单,一种是上下滚动塑料的,一种是旋转的铝制的。她发明的这个装置,精确度比较高,降低了成本,安全性却大大提升。”峰峰集团总医院护士长蒋小玲介绍。
■每天下班后葛志红总是最后一个走
面对诸多实用性创新、发明,很多医疗机构和企业都找来洽谈合作,均被她一一谢绝了。因为在她心里,“企业和医院是培养我的沃土,为我的发明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这也是催生那些发明的力量源泉。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无偿捐给总医院,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帮助,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她希望尽快把这些专利技术转化成产品,应用于临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在一次次被汗水浸泡的奋斗中,在一次次挫折与感动中,葛志红不断前行。如今,围绕着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用药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葛志红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向着更高的国际发明专利迈进……
■文/本报记者高会坡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