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钱家营矿崔志刚:千米井下百炼成钢-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开滦钱家营矿液压质检班长崔志刚
发布时间: 2017-08-26 11:29:44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河北大工匠
■崔志刚展示自己改造后的液压支架平台
人物名片
崔志刚,男,1963年出生,1988年入党,现任开滦钱家营矿业公司设备管理制修中心液压质检班长。先后被省国资委评为特等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获得全 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省管优秀专家、省特等劳模、省“优秀发明者”,省十大“金牌工人”、 河北省总工会“自学成才者”、“金牌工人技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记者曾多次采访崔志刚,彼此之间也较为熟悉。每次采访崔志刚都必须提前预约,因为他时常需要下井检修液压支架,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神医”,专门解决液压支架的疑难杂症。
崔志刚外貌朴实、举止斯文,不时流露出率真的微笑,再加上架在鼻梁上的近视眼镜,让他看起来不像是人们印象中固有的煤矿工人的形象,更多的倒像是一名学富五车的学究。他以推出开滦专利发明、打造品牌技术为目标,先后编写了《开滦集团公司综机设备使用手册》《液压支架故障排除50法》等技术书籍,完成技术革新、改造项目186项,在整个矿山液压支架领域大名鼎鼎。
1 从初中生到“状元郎”
崔志刚是个不折不扣的“矿二代”。
他的父亲退休前是开滦“老矿工”,从小在父辈的影响下,他与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耳濡目染中知道了新一代矿工的自豪和追求。
1978年,崔志刚初中还没毕业就“子承父业”进入开滦集团林西矿机电科液压车间当了一名学徒工。“当时刚工作的时候觉得又苦又累,很多同期进矿的都受不了就提前走了,我不行,我非得把这技术给学到手!”崔志刚深知学习机会难得,一定要倍加珍惜。
“技术不过关,看见液压支架都有点心虚。”崔志刚给自己立下了要求,“学中用,用中学”。于是,车间里,井下,厂房内……总能看见崔志刚在向老师傅学习设备操作与维护检修技术的身影。
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他白天跟着师傅苦练操作技能,晚上捧着书本勤学机械知识。按他自己的话说,“只要付出,没有干不成的事”。
有些人问他,不就是一个煤矿工吗?至于费这么大劲?崔志刚却倔强地反驳说:“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煤矿工干好了,也不错。”
在师傅的指导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便熟练掌握了技能。
1987年,崔志刚工作调动到钱家营矿。钱家营矿是开滦集团的主力矿井,更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使用的都是新型液压支架设备,用崔志刚的话说:“那时候就像‘睁眼瞎’,和以前操作的完全不一样,什么都不懂。”他找来《液压基础》《机械基础》《机械修理与安装》等专业书籍一本接一本地读;不会画图纸,他就按照《机械制图》《电脑cad制图》等书一画就是一晚上……这样的自学状态在他40年的工作中从未间断过。
稳固的基础打下后,能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作为基层一线员工,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生产中的细节,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崔志刚不是总闷着头专心做好手头的工作,而是对于流程化的生产模式有着自己的思索,并尝试着探寻出创新高效的工作方法。
2008年,钱家营矿引入全省首条300吨生产作业线,可是设备刚进矿区工人们就“傻了眼”,该液压支架比矿上最大的提升大罐还要宽一些,造成支架无法下井。支架不能投入使用就限制了300万吨作业线的安装。接到任务的崔志刚利用所学的技术知识,采用反算的方法,通过日常检修各种结构件的经验,并根据大罐的内部尺寸对支架的外形尺寸进行了重新研究。在液压支架上设计了装车固定耳及限位块等装置,使支架顺利进入大罐下井,保证了300万吨作业线的安装。同时,他在第二条300万吨作业线安装时,对液压支架进行了再次改进,进一步优化了支架性能。改型后的高端支架适用范围广,目前在国内尚属首创。
“崔志刚不仅是液压支架检修的主力,还经常对新安装的液压支架进行指导、调试,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可以说是我们矿乃至集团的一面旗帜。”钱家营矿业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评价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年仅27岁的他在液压支架修理工种大比武中,连夺矿、局、市三级青工比武大赛第一名,一下子名震全集团;1992年,他就被聘用为国家级工人技师,荣获了当时集团公司内最年轻的液压工人技师称号;1998年,他又被聘用为国家级高级工人技师,仍然是当时集团公司内最年轻的高级技师称号……
■崔志刚(右二)为工友讲解他新研制的液压支架操作平台
2 为提质增效贡献“金点子”
“做一项工作,不可能凭一时的激情,由于面临生产中需要攻关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需要持续地关注、细致地解决。”崔志刚与液压支架的感情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操练和钻研中建立起来的。
曾有记者在采访崔志刚家人的时候,问及崔志刚平时在家里有什么爱好时,他的家人只说了两个字:“画图。”
在家人眼里,崔志刚将全部热情都倾注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班组员工看到他痴迷的样子,常常打趣他:“崔志刚跟液压支架一块过日子得了!”而正是他孜孜不懈地探究,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出了一个又一个“金点子”。
2007年底,钱家营矿业公司提出要采用一种新型高端液压支架来达到井下作业安全系数成倍提高、日产煤量达到一万吨的作业效果。由于开滦集团多为老式矿井,其原有罐笼、大巷、顺槽的宽度只适合传统设备的运输和组装,即使这种新型支架中心距离增大为0.25米,能超越传统设备提高顶板支撑力、提高安全系数和采煤效率,但体积和重量的同样增大却使这种新型高端液压支架不能进入罐笼和巷道,就无法运输到达采煤面。
这个时候,崔志刚接下了重担。
人员有限,时间紧迫。崔志刚每天都搜集大量相关技术数据,制作出很多模型下井进行实地实验,并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反复测算,半年时间他画了20多张草图,整理数据近300个……几年来的经验积累,让他交出了近乎完美的设计方案,2008年8月,改造后的新型液压支架在工作面首次投产使用,收到极好的作业效果 ,对顶板的承重力达到920吨,打破了集团公司最大工作阻力660吨的记录,在实现作业安全系数成倍提高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因顶板破碎带来的采煤效率滞后。
2009年,工作面实现了“日产万吨”目标。2011年2月,这项名为“一种适用于小型巷道的高端液压支架”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同行业中广泛应用。
“一个人干工作,必须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崔志刚话不多,调不高,可句句都是实锤。遇到问题,不管大小,即便是要在井下呆十几个小时,他也非得弄个水落石出;别人3天画完的图纸,崔志刚熬个通宵就能赶出来。
在井下,液压支架就是矿工们的生命线,可是由于液压支架体积庞大,而钱家营矿多是立井,升降大罐载重空间有限,无法将几十吨重的液压支架整组运至井下,以前液压支架都是被拆分后运至井下,依靠平轮、绞车、钢丝绳将支架吊起进行重新组装。
绞车晃动大,组装孔的公差又很小,往往需要四五个人配合3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液压支架的组装。不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平轮基本是靠螺丝固定在矿壁上,很容易松动脱落,砸伤工人。
“这个问题不彻底根治,就还会复发,而且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那可能说明本身存在缺陷。”崔志刚决心要彻底解除转移液压支架过程中的这个“顽疾”。
崔志刚经过深入井下工作一线盯现场、定方案、做样品、反复改,研发了一款主要用于综采工作面大型液压支架组装使用的“矿用大型液压支架组装平台”。此装备投入使用后,组装效率提高了300%,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该设备在国内属首创,获得了国家专利,在开滦集团6个分公司和山西煤矿得到推广应用。现在,崔志刚已经把“矿用大型液压支架组装平台”更新到了第四代,能够组装最重达40吨左右的液压支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土专家”为企业挽回千万元损失
多年的潜心研究,使崔志刚练就了一双验收液压支架设备的“火眼金睛”,公司将外出验收设备的重任交给了他。作为井下工人,崔志刚深知设备验收质量关系到公司的安全生产,稍有闪失,有可能对公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重大损失,对此,他坚持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凭着过硬的技术针对问题据理力争,以严密准确的验收报告,向液压支架生产厂家索赔。
一次,在zy9200/27/58d大型智能支架验收过程中,他坚持原则拉黑脸,标准验收不留情,为企业挽回损失100多万元。
2014年以来,他先后十几次去液压支架生产厂家验收各种型号液压支架近500多组,共检验出三大项287处不合格部位。在他的认真检验监督下,先后对232处结构件焊缝高度不够的部位全部进行补焊,对67件立柱镀层问题进行了返厂修理,对348件阀片漏液、串液问题在现场都进行了处理,为公司高端工作面顺利安装达产发挥了专家把关定向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作为液压支架的行家里手曾无数次参加了公司对外索赔验收工作,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这些成就,让他在开滦百里矿区内外液压支架领域大名鼎鼎。面对成绩,眼露智慧光芒的崔志刚腼腆地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教育。
■崔志刚(左三)和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
4 团结协作带出一流创新团队
作为一名老矿工,崔志刚对井下艰苦的作业环境相当了解。在他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同时,工友和领导也经常向他求助。
“用平轮、绞车组装液压支架,费力费时又不安全,能给设计个新装备吗?”
“液压支架组件装入平车尺寸太大运不到井下,能给想想招儿吗?”
……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帮助工友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成为崔志刚进行技改创新的最大动力。刻苦攻关的同时,崔志刚对于自身掌握的技术知识从不保守,不管谁有困难,都会无私帮助。近几年,在他的悉心传授下,五名工人徒弟中三人成为工人技师,一人成为高级工人技师,另带的三名管理技术人员实习生都已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技术骨干。他把自己多年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结合工作思考和工作经验,他独立编写完成了《液压支架故障排除280法》《煤矿液压支架与泵站的维修及故障处理》《钱家营矿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操作法》等技术书籍,这些技术书在开滦百里矿区成为液压支架管理和培训的标准范本,被工友们奉为“宝典”。
2008年,他被集团公司选出参加支架、泵站的使用手册编写,《开滦集团公司综机设备使用手册》发行后,既是集团公司一线工作人员和修理员工的工具书,也是技术人员查标准、报计划与设备配套等多用书。《手册》包括集团公司近十几年来机械和电器的所有综采设备及最新配套的高端设备,是机械化采煤不可缺少的一部百科全书。
2010年初,在公司大力支持下,他吸纳多名创新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肯钻研的技术管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了崔志刚液压创新工作室,带领科技创新团队,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和先进技术,改进机电设备、设施性能,优化生产工艺、环节,追求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围绕保安、提效、降耗,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关立项、创新提效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崔志刚带领这个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35项技改攻关成果,提合理化建议360多条,综合创效达5860多万元。
在不断的实践中,崔志刚带领的创新团队日益成熟,团队成员技术素养也在不断成长。截至目前,共培养出首席技师6名,集团公司技术状元1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5名,高级工人技师3名,成功打造出了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队伍。由于该工作室表现突出,工作室获得了“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2015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崔志刚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本报记者赵伟龙
实习生安晓双
通讯员闫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