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身心合一铸“金牌”-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省金牌工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李征
发布时间: 2019-03-16 14:29:24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技艺非凡 匠心筑梦——2018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人物名片
李征,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唐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室副主任,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河北省首批职工创新导师,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变电站值班员干起,逐步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力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美丽河北·最美工匠、2018河北工匠、国网工匠、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获奖感言
工匠精神,在于坚守与执着,在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只要不忘初心,秉承工匠精神,执着坚守,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工匠速写
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变电站运维工,日复一日地在变电站巡查、守望枯燥无味的变电设备的运行;
这又是一项极不平凡的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力传输中断,一个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将打乱。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将青春唱响成一曲壮丽的歌,用勤奋、执着和创新诠释着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就是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副主任、高级技师李征。
■李征记录继电保护信息
1、“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如果说一名变电站生产一线的员工拥有85项国家专利,编写国家标准1部,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6篇,创新创效成果获得地市级(网省公司)及以上奖励65项,也许有点不可思议,但李征却做到了。
自2000年大学毕业至今,李征一直在变电站维修生产一线岗位最前沿工作。认识李征的人都说,他身上有股“钻劲儿”。凭着这股“钻劲儿”,他从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起,就利用工作之余走资料室进书店,查阅资料,硬啃专业书籍,夯实自己的基础;凭着这股“钻劲儿”,他大胆创新,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攻关带头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鸟类在电力设备架构上筑巢——这是威胁电网运行安全的一项老大难问题,市面上有以声波、风力等为原理的各类驱鸟器,但鸟类容易产生适应性。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李征借鉴飞机场激光驱鸟的思路,着手研发变电站专用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
李征反复试验,仅软件编程达3500多行,单片机用坏了30多片。经过3个月艰苦的努力,李征终于研制出了一种适合变电站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实现了激光驱鸟技术首次在变电站实际应用,解决了常规驱鸟器容易对鸟类产生适应性的问题,他研发的鸟类习性匹配系统系该领域首创。该成果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国网青创赛铜奖和河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
变电运维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地在变电站巡查、守望枯燥无味的变电设备,又得时刻做好处理异常及事故的准备。李征能否耐得住寂寞,从一而终?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李征共发现变电站设备缺陷1200多件,处理事故450多起,避免经济损失达4700多万元。
李征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正是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李征从一名普通的变电一线职工逐渐蜕变成一个行业的传奇人物。
■李征(左)在监控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2、“那万家灯火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李征所在的变电运维二班负责全市160个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检修工作、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工作。运维工作量大,任务多,且责任重大。
“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疏忽,老师傅有句话叫:‘手把千斤重、压板连万家’,变电站里的一个手把、一个压板都联系着千家万户,一个很小的疏漏可能使一个地区停电,所以说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李征说:“供电抢修救急就像救火,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故障处理,送上光明,让人民满意,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怨,那万家灯火才是我们的最大幸福!”
变电站实行三班倒,没有节假日之分,不论夜晚、节假日,只要有工作任务,接到通知后就必须马上赶赴现场。作为班长,李征更是埋头苦干,不计时间、报酬,常年加倍工作,工作19年来,大多数春节和节假日,变电站成为李征的第二个家,即便2003年结婚的那一年,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
有心之人曾帮李征统计过,从参加工作截至2019年以来加班时间最保守的统计能折合成1300多个工作日,同事称,算上加班时间,李征虽然上班19年却相当于有了“22年工龄”。
2012年对李征来说,有着格外深刻的记忆。2012年夏天,一场罕见的连续强降雨袭击了华北地区。防汛期间,李征所在的变电运维二班所辖12座变电站共发生大小跳闸事故40余起,直流接地等异常12起,先后有5座变电站发生雨水倒灌,2座变电站电缆室严重积水。面对这一严峻局面,为了方便随时处理险情,李征直接住进了基地站。
在汛情最严重的20天里,李征风里吹雨里泡,始终在所辖的12个变电站之间奔波,组织大伙儿一起巡视,一起应对事故,一起处理险情…… 7岁多的儿子患重感冒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来陪他,李征却没顾得上去医院看一眼,直到圆满通过了暴风雨的考验,他才顾得上送去属于父亲的关怀。
在变电运维二班制作的电子相册里有这样一张照片,穿着工作服的三个小伙子靠在沙发上睡着了,这张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012年7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变电运维二班,就面临着220kv林雀铺变电站的新投启动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节省时间,李征干脆不回家,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变电站。启动林雀铺变电站过程中,李征和同事更是连续三天两夜没合眼,变电站成功启动完毕后,在庆祝变电站顺利启动的鞭炮声中他们靠在沙发上睡着了,于是就产生了这张“偷拍”的照片。
2016年,唐山市各种盛会应接不暇,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金鸡百花电影节……而这些活动的背后,当然少不了供电人的坚持和坚守。作为变电运维专业的“中流砥柱”,李征当仁不让,主动奔赴战场的最前沿。春节刚过,李征和同事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制订各种保电方案和事故预案,提前做好各种电力设备检修和预试工作。时年4月,保电工作全面进入实战阶段,李征也从这一天起,主动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昼夜奔走在变电站巡视和事故处理的路上。直到10月份,唐山世园会结束,李征共计在世园会周边的变电站巡视和处理事故300多次,却一次也没进入过世园会,他说“不是我不想去看世园会,而是世园会期间的171天24小时都是我们的保电时间,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脱离工作岗位!”所以有同事开玩笑地说,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李征世园会保电300次而不入园。
3、“新技术在分享中才能应用和提高”
李征说:“新技术在分享中才能应用和提高。”2013年2月,由李征领衔的“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从创新个体到“人才链条”,从小发明到“大特色”,从破解难题到助力发展,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正是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工作室不断吸纳着一线运维员工,围绕提高效率、安全生产等领域不断开展科研攻关。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共完成科技创新成果158项,获得国家专利156项,发表科技论文182篇,创造经济效益和避免经济损失达8700多万元。2017年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为了做好“传、帮、带”,李征不仅每年都要带几个徒弟,还经常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以至于大多数人看见李征都称呼他为“李老师”。作为国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每年李征不仅要完成公司各个级别培训任务,还经常在工作现场给大家“传道授业解惑”。和李征签过师徒合同的42名青年员工,现在全部成为了业务骨干,其中4人被评为国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3人被评为高级工程师,8人被评为高级技师,1人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2人获冀北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4、“要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熟悉李征的人都说,李征是个“热心肠”。他热衷公益事业,利用“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优势,将职工创新与公益事业有机结合,并向国家三大攻坚战——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延伸,创建第一个“公益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力提升了唐山供电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服务宗旨的社会形象。
地道桥地势低洼,雨天一旦出现排水故障,极易造成积水,容易引发车辆熄火故障,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2017年,李征历时几个月时间设计了地道桥漏雨预警及监控装置,可有效监测地道桥积水情况,当地道桥积水达到设定值时,装置可发出声光报警,并可以时时显示地道桥积水深度,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安全,同时利用gprs无线传输模块把地道桥积水报警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
近年来,因路灯杆漏电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路灯漏电报警和防护装置。李征研发的路灯漏电报警及防护装置,在路灯发生漏电时,及时发出声光和语音报警,提示行人远离漏电路灯杆,并自动切断漏电路灯电源,保护过往行人安全。
2018年,李征在下乡扶贫中发现,在秋、冬、春三季每天收放大棚保温帘子成为农民一项必须且繁琐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白天去城里打工或者干其他工作的农民更是如此。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征研制出一种农村大棚自动控制卷帘机,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段根据大棚温度自动收放大棚保温帘子,或者利用手机app软件远程控制大棚保温帘子的收放,并可实现自动卷膜进行通风,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有效工作时间,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助于农民脱贫。
当有人不解地问他,平时工作都那么忙了,为什么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做这些?李征笑着说:“不管我们多么平凡,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要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文、图/本报记者赵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