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飞:专注十四年的“免检造车匠”-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新造车间冷作工高级技师马龙飞
发布时间: 2019-09-07 10:34:15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马龙飞,33岁,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新造车间冷作工高级技师,中国中车核心技能人才。2010年至今,他连续8年被单位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荣誉,2014年被评为石家庄市“第四届能工巧匠”,还获得第七届“河北省能工巧匠”荣誉称号。2019年,马龙飞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带领马龙飞创新工作室成员,摘得“石家庄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获得创新成果奖3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中车科技三等奖三项、河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演奖一项,成功申报8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工匠速写
他对工作的投入,简直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度,常常为了完成一项技术创新而忘记吃饭,喝酒后竟为了工作做得不完美抱头痛哭。他用心经营生活,披星而出,戴月而归,每天驱车近80公里,在石家庄与老家藁城之间往返,从来没说过一个累字。他持之以恒,为练就强健体魄,每天绕厂区至少跑步7公里,十几年风雨无阻。他没有超人的智慧,却以不甘平庸的韧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从一个农村娃,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行业精英。在大国重器的组装平台上,他以勤奋为笔,将平凡生活书写成多彩人生。
1、攻苦食俭 一个月啃下7本专业书
2005年到厂子上班的第一天,马龙飞就哭了。
“心里想着修火车肯定特别高级,梦想着跟航天飞机一样,很高科技。谁知道整天钻在车底下,一钻一上午,工作环境也不好,又热,车间生产噪音特别大,说话时只能看见对方嘴在动,听不到任何声音。”这天晚上,不满20岁的马龙飞哭着给父母打了电话。“不想干了,真的干不了。” “孩子,爸妈都是农民,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好好干吧!”听着电话那头父母的谆谆教诲,马龙飞激动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他想起了父母望子成龙,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到技校报到那一天,父亲送马龙飞到校后就着急离开了。“可能是为了省钱吧,他想赶回家吃饭,我看见他扶着楼梯,一瘸一拐地下楼……”马龙飞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到阴天下雨就疼,父亲步履蹒跚的背影,深深触动了马龙飞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化为他学习的最大动力。从石家庄轻工技工学校毕业后,马龙飞来到了当时的南车石家庄车辆厂,跟着师父学习修火车,但是这一工作与他在校所学钳工并不对口。
回忆过往,从农村出来的这个穷小子选择留下好好干,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保留了自上技校以来写日记的好习惯,明天要做的事,今天规划好。每天早早来到车间,一打就是6壶水,给前辈们准备好,师父让干啥就干啥。勤奋、朴实,车间里的老员工们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
仅学习了半个月后,师父就让他尝试矫正火车扶梯,马龙飞顿时“傻眼”了。“师父说,‘你如果连火车的扶梯和脚蹬的矫正都做不了,就白跟我这么长时间了。’”马龙飞失败了,他赌着气,蹲到墙根下,拉着脸,一声不吭。
从那之后,马龙飞跟自己较劲,一到休息时间就看书。错题本、难题本,什么样的扶梯怎么矫正,连图画带文字,总结了好几本。为顺利通过单位转正考试,马龙飞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夜,看书、背专业知识。一块钱的豆芽,三块钱的饼丝,炒好就是一天的口粮。电焊弧光灼伤了眼睛,一看书就流泪,他把卫生纸塞到眼镜下面继续学习。一个月,他啃下了7本书,在全厂理论考试中,名列第一,从一个劳务派遣员工转为正式员工。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马龙飞说,要想做得好,就要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儿,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儿。2007年6月,崭露头角的马龙飞被调入新造车间,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应接不暇的挑战,他再次强烈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
2、明察秋毫 鱼缸引发的奇思妙想
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马龙飞,跟着师父们学习看图纸,如何使用卷尺、直角尺、电动葫芦、螺旋千斤顶……
“这小伙子特别勤奋,认准的事一定要干成才行。”马龙飞的师父乔东,冠有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能能手等称号。“一天中午下班,车间工人都去吃饭了,我看见一个小伙子还在车间里干活。”老乔记得很清楚,当他下午到车间上班时,看见这个小伙子还在原地鼓捣,经打听得知,这个小伙子经常为了工作而忘记吃饭。从那以后,马龙飞就入了他的眼。有新车试制任务,有难度的活儿,就带着小马一起干。在老乔的点拨下,小马的手、眼、脑变得越来越“犀利”。
新造车间是铁路货车制造的主体和核心环节,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公司新造系统的技术水平。制作新产品,往往需要与之契合的工装。说到工装,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傻、大、笨、粗”的大家伙,但是马龙飞却生生把工装做成了精致的“玩具”。
2010年,公司大力推动精益生产提案改善工作。在生产c70e车辆过程中,侧柱组合钻钻孔工位经常有铁屑钻出。收集不彻底,特别容易划伤手。“当时,工人们在工位下面放了一个大麻袋,刚钻出来的铁屑温度有700多度,工人们不断喷洒冷却液。大家用几个绿茶瓶子,装满冷却液,喷完了,再去装。如此下来,工位下面冷却液混杂着铁屑,非常容易滑倒,清扫起来也不便。”如何有效回收铁屑,减少没有意义的附加劳动呢?马龙飞开始寻找出路。
“我想到了烧烤炉,碳燃烧完了,会通过空隙掉落下去。可以安装一个铁盒,里面放置起过滤作用的铁架,将铁屑与冷却液在有限的空间分离开来。”顺着这个思路,马龙飞开始设计方案,如果来个大改动,接上管子装置,再装上水泵,就可以实现回收利用,然而这样一来,需要动的地方太多,投入太大。
下班后,马龙飞一脸心事地回了家。他坐在沙发上开始发呆,脑海中全是铁屑和冷却液。这时,家里鱼缸过滤器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了!”第二天,他早早出门,先开车去了花鸟鱼虫市场,花了30元买了一个鱼缸循环泵。到了单位就迫不及待地动手改装,“鱼缸潜水泵不仅实现水循环,还不怕漏电。”他先找来一个铁盒,将潜水泵安置其中,又找来一截台灯上可以随意折叠的万向管,将万向管对准钻头需要冷却的位置,这样一来,使用过的冷却液被再次送到钻头位置,实现了循环利用。
改进后,铁屑的回收率由原来得40%提高到90%。马龙飞用了两天时间对工装进行改造,被推广到整个车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能在短时间解决问题,离不开多年的积累。
3、大巧破难 把合格率提高到100%
奔驰在铁路上的货车,就像一条条巨龙穿梭在大江南北,在资源运输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小到一条焊缝、一颗螺丝钉,货运车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运输安全。
gq70型轻油罐车是铁路货运一种车型,这种油罐车的罐体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生产中,需要将一块长达11米、厚10毫米的“庞然大物”卷成直径为2.9米的圆筒结构,然后再进行焊接。巨大而笨重的钢材,给这看似简单的工序增加了很多困难。
“钢板对接缝隙不能超过1毫米,否则就不容易焊接。原有卷板机在筒节卷制过程中,接口极易出现外凸、错边现象,如果靠天车硬拽,钢板一旦弹开伤到人,后果不堪设想。”马龙飞介绍说,公司经多方面矫正测试,仍达不到理想效果,影响后序装配生产。设计一款省时省力的工装,迫在眉睫。
仔细观察后,马龙飞发现钢板在卷制过程中容易出现6个方向的偏差,于是他就开始着手设计可以同时控制6个自由度的工装。哪里偏,就调整哪里。然而,将想象变成现实,谈何容易。工装与母材之间的接触点和夹角,成了困扰马龙飞的难题。
“画图用掉了100多张纸。先设计成平面、斜面,发现压力无法达最大,最终设计成点和线的接触。”他一点点改进着,光丝杠弧度就改了十几次,接触夹角也调试了无数次,从80度到120度,一度一度调,观察使用效果,然后再调整。历经两个多月时间,罐体对缝工装“出炉”!马龙飞又配合这一工装总结出一套罐体对缝工作法。由此一来,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大大提高,作业人员由原来的8人降低为5人,原一个班组日产4辆提高到8辆,实现批量化作业。该公司生产的300辆gq70型轻油罐,合格率达到100%,人员创效达到950万元。
“师父说,要用最精简、最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马龙飞深谙师父乔东的教诲,在工作中总能另辟蹊径,利用一些看似“讨巧”的方式,解决大问题。他巧借激光直线传播的规律,设计出了一套锁头定位工装,达到一次精准落位,将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4、将勤补拙 同事眼里的“免检”能人
马龙飞对工作“痴迷”,在车间里是出了名的。他平常没什么别的兴趣爱好,想得最多的就是工作。
“一起吃饭,他都聊工作,我们就说‘打住,再说你去别的地方吃去’。”马龙飞车间同事葛乐告诉记者。在同事眼里,马龙飞是个爱叨叨的人,甚至有点“一根筋”。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只要他认准的事,就特别能坚持。
“他从来没说过一个累字。对工作非常上心,喝醉了,抱着电线杆子,哭着说自己哪项工作没做好。”在妻子张甜甜眼里,丈夫马龙飞性格单纯,特别能吃苦。住在藁城,工作在石家庄,每天早晨需要5点多起床,6点开车去上班,晚上8、9点才能回到家。从家到公司,单程37.5公里,一天来回就是将近80公里。为啥不在公司附近租房?马龙飞道出了其中缘由。他说,租房只方便了自己,一家老小需要适应,妻子还要为此放弃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宁愿自己累点。在常人看来,每天开车上下班已经很累,但马龙飞不以为然,他还保持了跑步的习惯。每天早晨8点,当同事们陆续上班时,他已经绕着厂区奔跑了7公里,风雨无阻。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马龙飞说,趁青春,多吃点苦,不是坏事。进厂14年来,他凭勤奋,先后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冷作工职业资格证、电焊中级职业资格证、气焊工职业资格证。2008年他取得了电焊工第二技能证书,2009年获得了冷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他大胆创新,在新造车试制工作中既编制工艺,又协调组织生产,解决了生产中许多技术难题,逐渐成长为公司现场生产的复合型人才。截至目前,他向公司提报了提案改善共计109项,其中10项为优秀提案。
“只要马技干的活儿,以后免检。”“马技经手的,就没有返过工。”这些,都是同事们对马龙飞的评价。多年来,他主持生产的铁路货车车型多达20余种,有的出口到了内蒙、泰国、几内亚。
在提高自己的同时,马龙飞毫无保留地把所学分享给大家。“跟他一起工作,能感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快乐。”同事刘超说。2012年至今,马龙飞共培训新入厂技校员工20多人,经公司考试合格率达到95%,并能达到独立操作车体组装,具备了上岗资格,其中两名员工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取得了冷作工技师的资格,为公司储备了后备力量。
■文/本报记者周斐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