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齐:为机械设备“看病”的行家里手-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机修钳工张新齐
发布时间: 2019-09-28 10:39:22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张新齐,44岁,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机修钳工。他将20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张新齐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进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知识型高技能人才。他利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多项技改,其中三项获得国家专利。他本人先后获得“保定高新区青年创新标兵”、保定市“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最美农民工”、“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中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工匠速写
20年前,高中没毕业的他,没有学历,不懂机电维修。每日骑自行车往返80公里奔波于家与公司之间。他认定,干维修工有出路——一条打破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轨迹的路。
20年间,他辗转工作过几家公司,干得只有机电维修一件事儿。比别人更努力一点,比别人更细心一点,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恰恰是这一点一点的累积,将他托举到了人生的新高度。
20年后,他完成了从一名农民工到高级技师的蜕变,成为机电维修的行家里手。2019年,他作为拔尖人才,被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选中,成为该公司机修岗位的佼佼者。辗转多家公司,张新齐坚守的始终是那份不改的初心。
■张新齐手把手教徒弟如何使用数控机床
1、好学不倦 门外汉成为机修能手
张新齐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规划。他的家地处保定满城的半山区,父母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养活一家人。家中种地是靠天吃饭,赶上坏年头,收成不好,一家老小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当身边人都像父辈那样在老家的农田里劳作时,张新齐打破常规的生活轨迹,从老家来到保定市打工寻找机会。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一家民营企业,成为了一名工人。
回忆过往,张新齐说,有几个数字是他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70,5w和0.7。刚到工厂时,张新齐只是一名普通的车间热处理操作工人,他想如果做一辈子操作工,一定会一事无成,他申请调到维修车间学技术。
由于没有机械维修基础,只凭着仅有的一点焊工的操作经验,张新齐被破格调到了维修岗位。实习期只有400元工资,租不起房,他就骑一辆26自行车,每天天不亮就出发,骑40公里到达工厂,下班再骑40公里回到村里。刚过实习期,他就租了一间房,当时的房租是每个月70元,他用了一盏5w的灯泡,因为是租房,每度电要交0.7元。
为了节省费用,张新齐主动申请加班,每小时1.14元的加班费就是他的一顿晚饭钱。如果吃不饱,他就让卖拉面的老板给加一碗汤。夏日的夜晚,当别的同事带着爱人和孩子在广场休闲娱乐时,他却在5w的灯泡下学习《机修钳工简明手册》,晚上学习后,白天在工作中琢磨各种元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张新齐的工具箱里常放着《机修钳工简明手册》《液压传动与控制》等专业书籍。上百页的《机修钳工简明手册》已经被他翻烂了,张新齐说,这本手册里的每一页是什么内容他都烂熟于心。就这样,张新齐白天工作,晚上学习,逐渐成为了工厂的机修能手。
2003年工厂里发生的一个意外对张新齐触动颇深。工厂里一名老师傅对液压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时,其中一个螺丝没有拧紧就交了工。第二天操作工上了班,按动启动按钮作业后,一个工件直接飞了出来,打折了操作工人的一条腿。这次的事故给张新齐敲响了警钟。平日对设备进行维修、日常养护,他都会自己测试一遍再交接给工人。
■张新齐给徒弟们讲解怎样区分产品的好坏
2、厚积薄发 摆脱厂家维修依赖
2008年,张新齐调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张新齐接触到的都是进口的高精尖设备。这些设备对维修工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张新齐没有畏惧,凭借多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公司一台双梁桥式起重机大车行走电机被烧毁,新购进的电机比原来的电机长了32mm,无法安装。让厂家更换电机,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进度,后续工段的工作也会随之停滞。如果加工新的电机轴,需要将电机解体,裁掉长出的32mm后重新组装电机,操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如何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张新齐对设备进行仔细卡、量后确定实际尺寸误差,加工了一个与误差同等尺寸的法兰,使电机与齿轮箱顺利连接,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物力成本。
公司生产任务重,时间就是金钱。张新齐的维修工作就是要与时间赛跑,向时间要效益。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双梁桥式起重机80吨吊钩“山”字钩,在生产吊装过程中,吊装发电机总成时经常发生倾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尽快将“山”字钩换成单钩,是公司领导给他们下达的紧急任务。如果让设备厂家来更换,就要将吊钩组拆散后再组装,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车间两天时间可以生产七台整机,每台整机的价格一千多万元,耽误两天的生产就可能造成七千万元的损失。
张新齐仔细研究后,调来了一辆叉车,和两个维修同事一起用木头支住滑轮组,一点一点松动轴承螺母,在起升滑轮组时将“山”字钩慢慢退出,重达将近2吨的“山”字钩就这样被替换了,仅用了3个小时,提前恢复了生产需求。
该公司的凯特克(美国)液压扭力扳手使用已近十年,驱动部分已不同程度磨损。张新齐经过仔细计算、测量,反复试验,修复扳手,不仅每年为公司节约20万元,而且摆脱了对厂家和外委维修的依赖,实现完全自行修复。这不仅节省维修时间,实现配件进口国产化,还及时保障生产需求,提高了使用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张新齐为工友们讲解施工流程
3、探索创新 小技改解决大难题
张新齐爱琢磨,他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多项技术难题,为公司预防排除重大事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中,张新齐发现,在球销生产过程中,滚丝机滚轧出的螺纹间存在有毛刺和表面光洁度较差的现象,不合格率较高,车间生产率低下,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和安全性能下降。他长时间和生产班长、作业人员讨论观察,最终他通过对设备的改装,改变了设备工作原理,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产品废品率下降到3‰。
2015年,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制造数控设备海尼克出现故障,导致公司产品生产脱节。一旦设备故障处理不好,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市场份额流失。对设备的改造并延长其使用寿命迫在眉睫。
张新齐一次次实地考察,寻找事故原因。通过实地进行数据统计,张新齐还发现了另外的问题。张新齐说,工人对设备进行保养时,处在半封闭粉尘环境中,对员工身体健康存在威胁。加工叶片产生的粉尘积落在电机上,会使电机温升加快,粉尘不易清理,加大工人保养的难度和强度。此外,积落的粉尘还会使产品加工过程中的阻力增加,加剧设备的磨损,直至损坏,导致生产停顿。
张新齐经过多次试验,给数控设备加装了粉尘自动回收装置和润滑装置,设备实现了自清洁。通过张新齐的改造,设备清洁度提高了,员工劳动强度大幅下降。他的这项技改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张新齐说,人总是要有一点创新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为企业增效,为企业添荣,是我们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换向器俗称整流子,是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一次,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进口电动工具换向器出现磨损,车间的生产进度受到影响。如果更换这个部件,至少需要花费2万元。张新齐通过反复观察和试验后,创造性地制作了一台集车、铣、钻一体化的多功能设备,专门用来维修公司的电动工具。仅这一项小创造,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20万元。
液压系统最佳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为14-38℃,液压油最佳温度为20-60℃。公司使用的液压站绝大部分没有冷却系统,尤其到了夏天,液压站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油温升高,油液粘度下降,压力不稳,加剧液压泵磨损,使用寿命缩短。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张新齐在液压系统上加装了冷却系统,在设备开始工作时,冷却系统不工作。当液压油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启动冷却系统,保证设备程序顺利运行及工件的正常加工。
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张新齐被聘为国电科环集团“首席钳工”。
4、匠人匠心 技能传承毫无保留
在工作中,张新齐勤动手勤记录,每次操作进口仪器往哪个方向拧几圈,拧了多少度,他都一一记录。对于徒弟他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手把手地教给徒弟,其他工人遇到什么困难他也都热心指点帮助。
一次,张新齐在对刀具库进行日常维护时,他将刀具库进行解体,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记录。之后,他将所做的记录交给徒弟,让他按照解体记录进行安装。当徒弟完成后,他去试机,用手晃动设备发现里面有轻微的响动。他断定,徒弟在安装时漏掉了一个小小的拨叉。
事情正如他所料,他在设备的一个夹缝里发现了被漏装的拨叉。他说,机床设备看上去比较粗放,实际上非常精密。维修工给机械“看病”也要望闻问切,一个轻微的杂音也可能酿成生产事故。平时工作中多一分细心,就可能避免一场人为的灾难发生。
张新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徒弟的做事习惯,他耐心细致地进行“传、帮、带”,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新员工成为企业的人才。
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张新齐所带青年员工多次在公司和集团的技能大赛中获奖。青年员工在他的带动下,进行生产服务创新、设备的改进,大家争先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要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型工人,就要不断地学习,提升理论和技术素质。”这是张新齐常说的一句话。张新齐还结合公司设备及零部件,编写液压知识培训教材,制作了以原理图、剖面图、动画图相结合的450个幻灯片教材,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技艺精臻勤为伴,宏图伟业成于思!2019年,张新齐作为拔尖人才,被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选中,成为该公司机修岗位的佼佼者。在河北省大力提高职业技能补贴政策和高技能人才职称互通的大好形势下,他又有了新的愿景规划:一是在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打造现代化、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继续钻研,将技术创新变为实际行动,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二是继续发扬匠人匠心的传承精神,充分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带动身边更多的年轻员工,推动技能人才的发展和提升,全力为高端轨道交通制造业,助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努力!
■文/本报记者哈欣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