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普:用智慧“雕”乐器 用匠心“谱”新篇-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工匠、武强金音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普
发布时间: 2020-08-08 15:46:02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
2020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王普检查面板半成品
人物名片
王普,现任武强金音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乐器组装车间主任,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19岁进入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成为黑管组装车间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因成绩突出,被评选为衡水市劳模、金牌工人,获得河北省劳模、河北省工匠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37岁的王普人如其名,看上去绝对是一个“普通人”,在人群中不显眼儿且话不多,只有那宽宽的额头让人觉得他“绝顶聪明”。工作中,他做到勤动脑多实践, 一双粗壮有力的手能很快将大大小小一共15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黑管组装完成,在一根不足70厘米的黑管上,王普只需轻轻按几下,就知道它组装的哪部分有问题,这成为他刻苦钻研业务20年磨练出的“绝活儿”。近些年,王普潜心于乐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为企业向多元化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创造出多个乐器领域的行业奇迹。
■王普调试制作琴头的机器
1
苦练技能
从乐器“白丁”变“王者”
2001年,19岁的王普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而选择就业,进入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被分配在黑管组装车间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是他上班后就认定的事情。
企业生产的乐器结构复杂且大多出口,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如一支黑管,由上百个配件螺丝组装在一起,要求非常严密。在跟着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王普第一次组装黑管就亮了“红灯”,黑管组装完成后漏气。“产品入不了库,耽误公司进度,别人都完成了任务,我却一遍遍返工,真是快急哭了!”王普说。可是,他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从头到尾一点点检查漏气点,向老师傅请教,找同事帮忙,经过反复不断地组装、检验,10天之后王普组装的第一根黑管终于达标入库。
经过这次独立操作,王普意识到自己和同事们之间的差距挺大的,凭借一股子不服输、不退缩的劲头儿,他决定投入更多的精力踏实学习和工作。于是,公司组织培训,他认真记笔记;产品检验不合格,他反复琢磨;乐理知识不懂,他对着电脑学。组装黑管时“调整气密性”是难关,小簧片螺丝和穿簧针必须放对位置,放置的过程需要很谨慎,如果一个位置不对,那整个组装过程就要重新开始。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每次组装,王普都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为了确保音程准确,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的技术愈发娴熟,最后达到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合格地完成一根黑管组装。
是金子总会发光。经过多年的一线工作历练,王普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细心用心,积极努力完成公司和车间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成绩突出,他负责和亲手制作的乐器产品合格率达到99%,深受用户尤其是外商的好评,为企业争得了荣誉。2015年,在衡水市单簧管组装技能大赛中,王普凭着速度快和质量高赢得第一名,被授予“衡水市金牌工人”称号。
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王普还认真负责检验制作生产的每一支乐器产品,对漏气、划痕、音阶等关节部位亲手把握,严把质量关,并且一视同仁,不合格的产品决不放过。特别是在成立乐器维修创新工作室后,随着新品乐器的研发成功尤其是新品黑管投放市场,深受客户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年生产数量达到上万支。
■王普检查刚雕刻出来的琴头
2
潜心创新
奏响乐器行业“最强音”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王普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创新想法也越来越多了。2016年,王普创新工作室成立,让他有了“大施拳脚”的一亩三分地,于是,实用新型乐器管壁图案雕刻头、指板品丝槽切割机等创新产品相继问世。小小的实用新型乐器管壁图案雕刻头虽然不起眼儿,但它解决了在不规则的乐器管壁上雕刻出深浅一致花纹的乐器管壁图案难题,用工友的话来评价就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小提琴面板是小提琴的重要发声部件,其形状、表面弧度及加工精度对小提琴的发音具有很大影响。现有的小提琴面板制作过程包括大概7个步骤:下料、拼板、铣外弧、铣内弧、切割外形、开线槽、镶线。按照这个工艺制作小提琴面板,铣削外弧、内弧时要超出需要保留的面板外形轮廓,铣削工作量大;切割外形时需要人工操作,镶线后还要进行人工削平,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为提高小提琴面板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王普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小提琴面板加工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加工可大幅度提高小提琴面板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生产出的小琴面板形状标准、音色优美,受到用户一致好评。
“制作乐器的工序多需要人工精心打磨制作完成,怎么才能解放劳动力呢?”瞄准这个方向,以王普为核心的团队研发出系列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设备,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如此一来,在今天以同等质量比价格,在同等价格比谁的成本低的大环境下,金音乐器集团突出重围,成为市场上的“领跑者”。
通过实施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市场用户和产品销售量逐步扩大,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王普和同事们研发提琴新品
3
技术扶贫
让贫困户靠乐器制作“发家致富”
王普成为企业的骨干后,乡里乡亲的总有人找上门问他:“能不能进企业学习些技术,打工赚钱。”王普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也很想帮助大家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恰巧2016年,武强县开展文化产业扶贫,依托实力雄厚的金音集团,进行乐器演奏培训、乐器产品组装或加工和电商销售。这一下可把王普乐坏了,他立刻报名,积极投入到文化产业扶贫第一线。
“那时候,我一想到能帮助大家,浑身上下就有使不完的劲!”王普说,他先后到武强县豆村乡李屯、吉屯和北代乡朱庄、留寺林等贫困村,为百余名贫困人员进行乐器产品组装、加工技术的培训。“一遍听不懂,再讲一遍,直至大家听懂为止。”王普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不仅传授了技术,还鼓起了人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就这样,“有老师免费传授技术,教咱们赚钱的本事!”的消息在十里八村迅速传开了,距离金音集团公司30多华里的街关镇五里屯村民,慕名前来求教于他,想在农闲时进行黑管乐器组装增加收入。看到村民们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王普二话不说,热情接待了他们,不仅悉心传授技术,知道他们离家远,中午还管饭,求助的人们备受感动。
此后,闻讯前来听王普授课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不让人们跑远路,节省时间就近学技术,王普与金音集团公司和五里屯村委会协商,在该村建立了乐器产品(以组装黑管为主)加工厂,现场教学制作,让企业的生产“触角”扎根乡村。“王老师,黑管的这个管件我总安装不好!”“王老师,我现在的组装速度快赶上你了吧!”……在村里加工户内,王普培训出的8名农民工,如今都能在乐器组装流水线上独当一面了,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和辛勤劳动,全部脱贫致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平均月收入达到2200元左右。
■王普和同事一起挑选制作一把好琴的木材
4
守土有责 让创新“阵地”规范有保障
在王普的观念里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创新永远在路上。因此,王普在200多平方米的创新工作室内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创新工作室内,不仅有产品研发、转换、工艺设计、制造四个小组活动场地,还配备了成果展览室、职工书屋、培训室,工作室还配备各类仪器设备80多台(套),价值近百万元,完全满足了实际工作需要,让团队创新产品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
不仅如此,王普创新工作室每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当年的技术攻关课题和创新目标。针对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坚持每月初召开例会,确定攻关项目,提出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每季度末,工作室对各小组完成的技术攻关、小改小革等项目进行验收、评审、奖励,保证创新创效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两年多来,工作室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共16项,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7项,实用新型专利3个,发明专利1个,经济价值巨大。
创新研发自然离不开资金支持,王普创新工作室经费来源主要为企业划拨,实行“专账专管、专人负责”,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工作室每年用于科技创新资金近10万元,项目研发近12万元。管理运行、考核奖励、成果转化等制度健全完善。工作室成立至今,先后完善了《工作室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室培训制度》《导师带徒考核激励办法》等制度,真真正正为创新工作室职工开展创新创效提供了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王普通过教授村民制作黑管带领他们致富
5
抗击疫情 彰显劳模本色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联动,掀起了一场防控疫情传播的人民战争。住在衡水市武强县街关镇前马庄村的王普在家待不住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必须为国家分忧,尽自己一份力!”
前马庄村位于武强县西部,与邻县深州市近乎接壤。当深州市发现确诊病例的消息传来,村民们有点慌了,村委会在上级的领导下,群防群治,群众自发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村委会搞好疫情摸排、把守道口等工作。“终于等到出力的机会”,休假中的王普积极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尤其是夜晚,村干部带领志愿服务队站岗巡逻,很是辛苦。王普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他自掏腰包为值守道口的同志们买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让大家感动不已。
为了支援抗疫,2月17日王普来到街关镇政府,以个人名义捐款3000元用于防疫一线人员购买防疫物资。“将一个月工资捐出来,为了大家的平安幸福,我觉得值得!”王普说。
一路走来,王普以“自动化生产、乐器产品创新”为使命,以“今天的努力、明天的精品”为信念,打造出多个乐器领域的行业奇迹,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高速路,做到了乐器界“大工匠”的实至名归。
■文/本报记者杨艳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