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精心打造雄安质量的“基石”-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大工匠、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杨忠
发布时间: 2021-08-07 10:44: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人物名片
杨忠,男,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监、雄安南水北调调蓄库建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等。
人物速写
他中等身材,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语气和蔼可亲,眼神中透着睿智,丝毫没有高级工程师的派头和架子。他于2017年放弃在中电建集团工作的优厚待遇,投身“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他善于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复杂问题,用创新的方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就是杨忠,身兼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监等多个职务,他以系统思维下好城市级开发“一盘棋”,深耕工程项目一线,将“四铁四心”贯穿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统筹工作。
■杨忠查看石料现场
1
统筹推进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痛点
生于1964年的杨忠,长期从事水利电力、铁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建设中国境外最大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苏丹麦洛维电站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具有丰富的大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和很强的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多年来始终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到雄安新区工作以来,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在集团党委领导下,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铁军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与新区广大建设者一起,“5 2”“白加黑”拼命工作,为新区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付出了辛勤和汗水。
“我从事工程建设工作30多年了,确实获得了一些荣誉,比如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但是我从没想过要专门去获得荣誉,而是想怎么更有效地解决难题,怎么才能更快,怎么才能更省,怎么才能更安全、更环保,只要能想到更好的方法,你就能有所创新,并转化为成果,产生更大的价值。”杨忠表示,“雄安新区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展开,地上地下同时进行开发,工作的难度很大。比如很多的物料运输临时道路,用不了多久就要拆,作为一个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城市,要尽量环保、节约,所以我们采取了装配式道路,能够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契合无废城市的概念。另外,雄安新区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工业化、工厂化、装配化、机械化这些手段来改变我们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因此,我们更多地采用数字制造、智能制造,通过各种手段的创新,更好地创造‘雄安质量’。”
杨忠作为雄安集团工程总监,牵头制定了《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试行)》等十多项制度,作为雄安集团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抓手,有效规范了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行为。
他深耕新区建设工地一线,上楼顶、下基坑,监督检查、指导施工,坚持每天参加“项目一线行”的“早班车”“夜班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时序重叠、作业面交叉、施工资源短缺等各种难题。为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他提出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板建设片区内临时施工通道。与传统道路不同,装配式临时施工通道是由一块块板面组成,提前在工厂完成预制,运到现场即可铺装成道路,可快速装拆、循环利用。他在容东片区推动建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临时施工通道,总长度16.9公里,路面面积21.2万平方米,并推广应用到了新区各个片区项目工地,为新区打造无废城市迈出了第一步。
他充分发挥集团现场管理领导小组职能,组织集团建设统筹部、安全质量部及各二级公司相关部门,对项目现场检查100余次,发现问题100余处,发出合同违约金扣除通知45份,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人员履约、文明施工、建设手续、防汛工作等各方面工作;针对安置房、市政道路管廊、公园及超算中心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时序重叠、作业面交叉、施工资源短缺等问题,高频率参加“项目一线百日行”“十月突破一线行”,同步组织召开专题会讨论研究,确定各关键节点和工作面移交节点,最大限度满足时序搭接需求,通过对关键节点和已交接点工作进展巡查、督导,解决施工时序交叉问题;牵头组织集团优秀项目管理人员经验分享会、“十月突破一线行”总结暨九、十月份流动红旗颁授大会、冬期施工“两抓五保”优秀项目经理(指挥长)擂台赛等,举办4期参建单位流动红旗评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雄安集团及新区各参建单位拼搏奋战的激情,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建设氛围。
■杨忠在项目工地指挥工作
2
靠前指挥
带领参建单位奋战一线
有时谋划项目会通宵达旦,有时到一线督导检查会遭遇狂风暴雨,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杨忠全力以赴投身新区建设的脚步,即使连续几天凌晨才休息,第二天一大早也依然会看到他靠前指挥、协调推进的身影,他以一名“老党员”的忠诚和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是展现雄安新区形象的重要门户。为保障雄安高铁站2020年底按期通车运营,杨忠坚守一线、靠前调度,带领参建单位战酷暑、斗严寒,努力克服疫情冲击、连续暴雨天气、多项目交叉施工等困难,有序安排交通组织、高效统筹调配施工资源,全面推进高铁站片区交通路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园林等15个配套工程攻坚决战。有时来不及吃饭,他就啃块馒头上一线,确保了雄安高铁站如期开通运营。
容东片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7万人。作为雄安新区先期建设片区,承担着安置搬迁群众、探索新区建设经验的重要使命。片区内先期谋划建设项目20余项,涵盖市政道路、管廊、给排水、供热燃气、房建、园林绿化等种类,开发强度大、建设标准高。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容东片区建设任务,杨忠结合片区开发特点,牵头制定《容东片区建设配套设施实施方案》,组织建设装配式临时施工通道、混凝土搅拌站、建设者之家、土方堆土场、临时供水、临时污水处理等19项建设配套项目,为片区开发提供全面保障。该建设模式已复制推广到4.9平方公里的高铁站片区、7.8平方公里的容西片区、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为其他片区建设探索了创新路径和宝贵经验。
在绿博园建设中,他奋战6天6夜,打通一条土方运输“生命线”,有效解决了容东片区安置房建设基坑开挖土方外运、绿博园土方短缺等问题,道路土方日运输能力由4——5万方提升到15万方;积极对接南水北调中线局,研究优化绿博园场内施工道路设计方案,创新跨南水北调干渠方案,突破道路瓶颈,彻底解决了东部展区14个城市展园施工运输难题。
在白洋淀生态清淤扩大试点项目建设中,他现场踏勘,诊断“病灶”、开出“药方”,两天完成道路优化、运泥码头及纳泥场地建设,20天时间清挖外运底泥87万方,顺利实现新区既定节点要求。鱼塘治理全部完成后,工程区域水质由ⅴ类—劣ⅴ类提升到iii—ⅳ类,极大改善了淀区整体水质。他多次协调、统筹调度、密切对接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强力推进起步区1#供水厂水源配套工程,2020年10月29日取得水利部关于取水口方案的批复,加快推动水源配套工程施工招标。他系统布局、统筹谋划,做好雄安干渠工程引水工程铺垫工作,5次协调调度雄安干渠开口方案,协调上报雄安干渠工程开口方案至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忠认真落实集团党委“两抓五保”思路,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工地疫情防控方案,创新提出在新区施工现场实施红、黄、绿分区疫情防控管理的措施。主动协调新区有关部门,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压实施工现场、生活居住区、通勤车辆及人员管控等关键环节防疫责任,切实保障新区建设者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前提下开展施工,有力推动了新区大规模建设进度。
■杨忠通过远程视频屏幕了解施工进度
3
搭建智能平台
高标准高质量贯穿项目各环节
2020年,雄安集团全年共承担新区各类建设项目160余个,总投资4000多亿元,面临项目点多面广,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的短板。
“创新就是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杨忠身为建筑行业的“老兵”“老工匠”,仍不忘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牵头组织构建了“雄安集团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广bim、cim等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水平,有效提高了集团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持续推进建管平台功能开发优化,目前平台已实现项目状态分析、工程报审在线审批、项目周报报送、设计管理、总控计划管理等多项功能,全面提升集团项目数字化管理水平;指导cim平台采购服务,推进bim标准落地,服务新区业务系统和集团数字化运营;利用cim平台优势,完成城域级进度展示和项目间碰撞分析,为建设过程中的统筹协调提供有力支持;坚持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杨忠到项目工地了解工程难点
杨忠率领团队进一步完善计划统筹管理体系:完成集团年度建设项目计划的编制、印发和修订,以建设计划为蓝图,高效推进项目有序开展;统筹推进项目报批报建工作,积极协调新区各部门解决各公司建设项目手续办理遇到的问题,推动集团各类项目按程序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建立健全技术管控体系,开展集团技术标准化体系建立和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及创优管理工作,着手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强化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对集团各区域、各类型、各阶段施工现场进行统筹协调,规范集团各公司及参建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行为,保障建设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各项目标顺利实施……
“现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比我们前些年的时候好多了,但是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风景如画的未来需要我们用汗水去浇灌。我希望,也相信年轻的建设者们能够在辛勤的付出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能够同心协力地为雄安新区这座美好的城市而奋斗。”杨忠表示。
■文/本报记者彭海峰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