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祥:敬业奉献“活雷锋” 抢修抢险见真功-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桥东供配电中心供电抢修一班班长赵庆祥
发布时间: 2021-12-11 15:47: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赵庆祥,男,56岁,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桥东供配电中心供电抢修一班班长。曾先后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等60多项荣誉称号。他22年扎根抢修一线,参与抢修排险4万余次,主导20余项创新成果。帮扶孤寡老人100余人,被群众称为“活雷锋”。2021年11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会上,赵庆祥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人物速写
采访赵庆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太忙了,22年来,他始终扎根抢修一线。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准备应对电网突发事故。有时夜里听到下雨,就起来穿戴好,把电话握在手里,或者干脆到班里看看,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每逢节假日,别人往家走,他却往单位走。22年间,每个年除夕夜,他都在工作岗位坚守。他坚持公益,用户称他是“活雷锋”,辖区的孤寡老人把他当“亲儿子”……
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22年如一日地坚持、坚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说:“在部队,我是一个兵,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军队的形象。现在我是一名供电员工,还是一名党员,代表的就是供电企业形象、党的形象。我们干好了,百姓就会称赞国网公司,就会称赞我们的党。”
■2020年赵庆祥和同事走访看望辖区老人
1
从部队到企业
雷锋精神不褪色
11月6日,邢台市迎来今冬第一场雪。当天并不值班的赵庆祥却出现在了故障报修现场。当天下午,9级大风伴着大雪席卷而来。辖区3条线路发生故障,查线、排障、送电……顶风冒雪完成了所有故障的抢修,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这一次,他在抢修现场连续工作了整整36个小时。而这一天,是他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的第二天。
工作22年,冲锋在前,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1983年11月15日,赵庆祥从家乡威县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要苦学苦练,冲锋在前,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入伍第一天,夜深人静时,赵庆祥在日记中写道。
不久,他就主动加入部队学雷锋小组。在义务服务时,他发现一位大娘独自拖着煤气罐到军人服务社换气,立即帮大娘灌好气送回家。当得知大娘是位离休老红军,老伴去世了,没有孩子的情况后,赵庆祥只要有空,就往老红军家跑,陪她唠嗑,帮助干家务。后来,战友刘五岳知道了此事,也加入了照顾行列。这件事,一干就是3年。直到老红军把这件事告诉了赵庆祥所在部队政委,政委在全体大会上专门表扬了两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号召全体战士向他们学习。那一刻,赵庆祥甭提有多高兴了!从那儿以后,学雷锋的信念在他心里更加坚定了。
1999年,赵庆祥从部队转业,成为邢台供电公司的一名配电抢修职工。
在部队,赵庆祥曾参与完成了1984年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的保电任务。1991年,他作为卫星模拟发射演示人员,在军事博物馆接受了国家领导人观摩。尽管在部队时成绩斐然,但他所学的技术在地方一点也用不上。来到供电公司后,赵庆祥只能从头学。
上班第一天,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当过兵的人,是一名党员,离军不能离党,退役不能褪色,不但要把本职工作干好,更要把雷锋精神传承好。”
此后,这句话,成了他在供电抢修岗位上的指南针。
当时,电网基础薄弱,施工条件艰苦,抢修工作是公认的“脏苦累”。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单位,准备好班里一天的工器具,中午别人休息,他就自学书本,晚上八九点别人回家了,他还要把一天的抢修记录再整理一遍。赵庆祥身上总是装着一个的小本子,时不时他拿出来会在小本子上记录设备的状况、缺陷等信息,工作以来,这样的小本子他已经记录了两箱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辖区294条线路、上万根电杆位置都记在心中。“老赵可是活地图,我们有啥不知道位置的、解决不了的都请教他!”同事们说,老赵就是凭着这股钻劲儿,练就了“10分钟事故诊断”绝活儿。
就这样,日积月累,赵庆祥厚积薄发。针对城市配网客户多、居住集中等特点,他提出了配网“网格化”抢修策略,使抢修平均时长从40分钟缩短到15分钟。他研发的低压查接地法,使低压查接地时间由过去三四个小时缩短至50多分钟,大幅降低停电时间。
■天气越是恶劣,赵庆祥的班组越是忙碌
2
他是社区里的一道光
“在我们社区里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赵庆祥的。”邢台市襄都区丰仓社区副主任张慧敏说,赵庆祥之所以这么出名,不是因为他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是因为他取得了怎样的丰功伟绩,“他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力抢修工,可在我看来,他的身上却散发着耀眼的光!”张慧敏说。
赵庆祥从小养成的学雷锋习惯,在部队10多年的沉淀、升华,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转业至抢修岗位后,赵庆祥始终不忘学雷锋、做好事。
“说心里话,我原来总跟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哪还真会有雷锋?’可是这十几年看下来,赵庆祥他就是个活雷锋!”说这话的是83岁的低保户吉凤义老人 。2010年的一天,接到报修,赵庆祥走进了吉凤义老人家。老人正在给瘫痪在床的老伴喂饭,当看到老人家里生活困难,得知他们唯一的女儿远在安徽,赵庆祥临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对老人说:“以后家里有啥事就给我打电话,不管是电路维修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随时找我。”打那以后,隔三差五赵庆祥就会拎上点米面油、牛奶等东西到老人家里看看,帮忙修理家电、收拾家务。有时候在附近巡视线路,他也会拐个弯去老人家里转一圈。隔段时间,他就会给老人打个电话:“怎么样啊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事儿吗?有事我就赶紧去,我要是去不了我找人也能去。”一晃11年过去了,如今他们还是依然这样联系着。
2011年12月4日,当赵庆祥在新兴东大街抢修完收拾工具时,一位拄着拐杖、等了许久的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问他,“我家一个吸顶灯罩掉了,你们是干电力的,能不能给安一下啊?”听说安吸顶灯罩,赵庆祥二话没说,收拾完工具就帮忙安好了,老人连连感谢。
赵庆祥却觉得,这是件举手之劳的事。事后,他与老人唠嗑,得知老人叫孙祥彬,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于是,他便将老人列入帮扶对象。“有事找我,打这个卡上的电话。”
赵庆祥说的这张“卡”是他自己制作的“爱心服务卡”。只要是跟他打过交道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张卡。可别小看这张小小的爱心服务卡,关键时候能救命!
2015年7月,邢台市塔林北街计划停电。家住此地的张宏英给赵庆祥打电话,“咱们这可不能停电!我父亲双肺重度感染,最近病情恶化,已经离不开呼吸机了。”赵庆祥在电话里告诉她:“电,必须得停,这是计划施工。不过你别着急,我来想办法。”没想到,放下电话的不大会儿,两个小伙子一路小跑地抬着发电机来到了张宏英家楼下,短短几分钟就接好了线,为老人供上了“特殊电”。这时,赵庆祥拎着一桶汽油也匆匆赶来。“小张,你俩在这盯好,不能发生任何问题。今天我们停电得10个多小时,我怕发电机的油不够,又备了一桶。下午,我让其他人过来和你俩换班。”说完,自己不放心地跑上楼,再次检查老人的呼吸机、吸痰机用电是否正常。82岁的张庆老人躺在病床上,虽然不能说话,但是眼睛里写满了感激。张宏英一下抓住了赵庆祥的手,眼圈红了,哽咽着说:“您救了我爸的命,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为更方便照顾老人,2018年,赵庆祥把自己手机号设置成老年人手机上的热键,只要按下这个键,他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那天要是没有小赵,我这老头子就没命了!”2019年10月12日,独居的孙祥彬突然感觉心口痛得不行,他担心冠心病又犯了,就赶忙一键拨通了赵庆祥的电话。10分钟后,赵庆祥赶到,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3年多来,依靠这个热键,他先后7次救了6位老人的命,被老人们誉为“活雷锋”。
20多年来,他结合在部队学雷锋经验,在抢修班成立了学雷锋小组,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老人多等特点,建立了帮扶档案,先后将100余户老人、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每年义务为他们检修线路、更换破损导线,帮助整理家务,逢年过节自己出资慰问,赵庆祥已然成了他们的“亲儿子”。
■赵庆祥和同事探讨技术难题
3
企业用电的“保护神”
22年来,他帮助的不止有普通居民和老人,还有企业用户。在邢台市襄都区,许多企业都把赵庆祥的手机号贴在生产车间最显著位置,称赞他是企业用电“保护神”。
“赵师傅,我厂子总跳闸,您帮忙看看吧。”前不久的一个中午,邢台市辛庄制钉厂厂长负责人给赵庆祥打来电话。正在吃午饭的赵庆祥放下饭碗,立即前往现场。他发现制钉厂与一家快递公司在同一院内,共用一块电表。制钉厂跳闸后,快递公司也会停电,说明是客户侧的故障。虽然处理这种故障不是本职工作,但赵庆祥并未推辞。他钻进制钉厂车间,又爬上房顶,最终发现是屋顶线路老化破损导致跳闸。忙活了一个半小时,帮客户更换60多米低压线路后,问题解决了。
22年来,赵庆祥无偿为200多家企业解决职责外难题300多个,义务培训企业电工100多名,挽回损失数百万元。他担任队长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
2009年5月9日,邢台特大暴雨,邢州大酒店门前的钢杆因水管道毁坏造成地基塌方,钢杆即将面临倒杆危险,地下是煤气管道,倒杆带电,很可能引起煤气大爆炸。赶到现场的赵庆祥冒着大雨迅速冲到附近的水泥电杆登上去切断线路电源。向杆上登爬的时候,瓢泼大雨浇得他眼睛都睁不开,就在断电的瞬间,钢杆就倒在坑内,赵庆祥豁出了自己的安危,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2016年“7·19”邢台特大水灾期间,他和同事正在抢修,突然接到左岸春天小区物业打来的求救电话:该小区自备配电室进水,小区电工又不会操作,情况非常危急。赵庆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抢修,设备就会烧毁,有可能造成110千伏北关站全站失电。立刻赶到现场的赵庆祥冒着触电危险,凭借多年经验判断“还有抢救的希望”,果断涉水冲入小区地下自备配电室,断开高压开关,挽救了小区上百万元的财产。
如今,56岁的赵庆祥,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一准待在单位,有时一待就是两三天,随时准备应对电网突发事故。
22年来,他的手机没换过号,24小时不关机,里面存着1700多个客户的号码。有时夜里听到下雨,就起来穿戴好,把电话握在手里,或者干脆到班里看看,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
妻子吕桂林说,走在街上,只要看到路边的柜子开着门,不管是不是供电企业的,他都会随手关上,还要试试牢不牢。学雷锋,做好事,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啥叫人民电业为人民?我觉得,为百姓办实事,就是为人民。”22年的坚持,被赵庆祥用这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总结了。
■赵庆祥带领党员服务队抗洪救灾
4
面对技术瓶颈死磕到底
在客户和辖区居民的眼里,赵庆祥永远是脸上挂着笑,说起话来不急不缓、耐心十足的样子。但是在同事面前,他也有苦恼、有心烦的时候。赵庆祥的徒弟张常稳告诉记者,邢台首次全封闭电缆入地那段时间,师傅整天愁眉不展的,徒弟问他:“怎么了师傅,看您最近不开心的样子?”师傅说,“开元路马上就要进行电缆入地施工了,但是咱们目前的核相仪采集器不适用,长度不够、插头也不合适,这个难题不解决就无法核相送电,必须得赶紧解决这个问题。”从那天起,赵庆祥便带着大家对核相仪进行改造。
“插头部分用铁丝吧师傅。”“不行,铁丝强度不够,容易折弯,采集器的加长也得注意材质,一定要确保安全”。
“咱们有必要这么较真吗师傅,感觉好难啊!”“你不较真我不较真,用户的供电就没法保障,多想想办法,会成功的。”
就在电缆入地施工前一个星期前的一个深夜,张常稳接到了师傅的电话,“常稳啊,我真笨,今天骑车子回去才发现,自行车辐条不正是咱们想要的插头吗,现在就往单位走吧,今天就把它做出来”。
赵庆祥的创新,就是凭着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一个一个死磕下来的。在他的影响下,抢修班的年轻人也开始“较真”起来,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耳畔就会响起师傅的那句话:“不怕,会成功的!”
赵庆祥研发的架空避雷器摇臂升降装置,提升工作效率6倍以上,获得全国化学能源创新一等奖;他带头实施的数字化配网配电自动化示范区建设,率先在河北南网低压带电作业安装智能融合终端,探索实施以工单驱动业务的配网运检管理新模式,实现配网各项业务数字化、透明化、流程化、痕迹化管控。他组织19名退役军人成立“学习合作社”,其中14人获评技师、工程师;所在班组三次在国网河北电力带电作业比武中拔得头筹……
“服务没有最好,创新就能更好。我希望通过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保障抢修安全,做一名新时代蓝领工人!”赵庆祥表示,将干到老、学到老、钻研到老。
■文/本报记者张莉慧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