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国:最美农民工的科技创新路-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自动化生产技术员李永国
发布时间: 2022-04-09 15:36: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李永国,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自动化生产技术员。工作以来,一直专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研究,致力于企业自动化生产的开发设计和实施应用。先后荣获集团级科技进步奖6项,河北省质量技术奖6项,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3项,中国质量技术奖优秀奖2项并授权国家专利24项。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农民工,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速写
36岁的李永国,身穿一身蓝色工装,浓密的短发中已有了些许白发,但话语中透着自信,眼神中充满坚定,一副有志青年的样子。
“对于现在的成绩我并不满意,我还有进步空间。”3月18日,记者来到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注塑分厂“李永国创新工作室”,看到陈列整齐的一排排亚博电竞手机版的荣誉证书,记者不禁感叹,36岁的年纪就取得这么多成绩。面对记者的赞许,李永国这样说,让记者再次为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竖起大拇指。
■李永国与同事进行现场项目开发交流
1
农民工出身的科技专家
李永国1986年出生于河北邯郸的一个小村庄,虽然家境贫寒,但高考依然以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并攻读美术专业。
美术是一个“烧钱”的专业,一段学习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各种费用。“即使学业有成,大概率是留校任教。”李永国想想家中还有外债需要偿还,最终选择肄业,去北京打工。
“我当时知道三维制作很挣钱,所以决定攻下它,挣钱还债。”李永国说,他了解到maya软件是最为著名的三维建模和动画软件。但maya软件当时只有英文版本,不但操作复杂、学习难度大,而且售价高昂,这对于只有高中学历,当时连1000元都拿不出来的李永国来说,困难很大。
但李永国没有放弃,省吃俭用攒下钱买了电脑,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英文不认识,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买不起学习资料,就跟别人借;白天打工没时间,就晚上挑灯夜读。终于,李永国掌握了这一技能。这也成为他今后成才的敲门砖、试金石。
2012年,李永国随妻子来到石家庄,正赶上格力公司招工,由于石家庄没有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工作,他就打算先到格力工作,补贴家用。由于只有高中学历,干的都是一些线上打螺钉的普工工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还调岗频繁。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时正值公司开展自动化改革创新活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分厂决定先从一线工人中寻找有才之士,开展人才自主培养工作。”注塑分厂厂长郭宁说。开展自动化创新活动需要上报项目方案,方案的描述多是文字性的,理解起来缺乏立体感,在申报的时候需要反复解释说明。如果能用模拟动画的方式将方案呈现出来,对于项目的理解和评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李永国利用三维软件开发设计创新项目
“我会三维动画设计。”李永国自告奋勇,现场制作了一个简单的三维动画,大家直呼“了不起”。
不仅如此,他还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厂里工人都是各自为战,难成气候,我们应该成立自动化攻关组,通过攻关自动化生产线,着力解决高温、高污染、高危险、高强度‘四高’问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番话,更是让领导对眼前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普工刮目相看。领导决定采用他的方案,成立自动化攻关组。而且几个月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李永国掌握了很多技能,并对企业有了深入了解,包括工厂环境、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原理等,这也成为他能够着眼车间实际问题,准确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所在。
2015年,李永国发现空调底壳需要10余个工人同时操作,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李永国向上级领导申请投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什么样的生产线?投入150万到底值不值?”对于领导的疑问,李永国早有准备,他通宵达旦,利用maya软件设计出自动化生产线,并测算出平均岗位人数、生产效率以及投入产出比,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元。最终,领导同意投资建设这条自动化生产线,而且成效显著,不但申请了国家专利,还吸引集团公司其他基地前来观摩学习。公司领导也为他专门配备了一台高配置设计类电脑,至今仍是厂里最高配置的一台电脑。
多年来,李永国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持续不断开展创新工作,不仅促使石家庄格力电器注塑分厂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也实现了分厂从劳动密集的多人化的车间发展成为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分厂。2019年,李永国被破格任命为格力集团科技专家,也是该厂唯一的科技专家。
■李永国在自动化项目开发现场进行方案交流
2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精神
“组装空调所需的塑料件都是从这个车间生产出来的,根据产品设计需求,利用模具将颗粒状塑料原料热加工成不同塑料件。”李永国介绍说,空调底壳部件是空调生产的重要结构件,日常生产过程中涉及19个零件装配,共计需要13个人员操作。他通过不断的现场摸索,找到了底壳部件实现自动化装配的方式,但是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项瓶颈工序——泡沫的自动化预装。
“泡沫又薄又长,如果吸力过大,泡沫废渣就会堵住吸孔。”李永国解释说,泡沫看似简单的零件,采用平常的吸、夹、抱等方式都不能将泡沫稳定的拿取,都不能实现泡沫的自动化,阻碍了项目进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项目灵感同样也遵循这样的规则。
一次吃完饭后,李永国的爱人把牙签和水果端出来,他看到孩子把牙签插进果肉里,就稳稳地送进了嘴里。看似平常的动作,却让李永国“计上心头”。“既然吸、抱、夹都不能稳定的把他拿取,那我用针和吸盘结合的方式,不就可以实现泡沫的拿取了吗。”这把李永国高兴坏了。
■李永国定期开展自动化设备应用培训
第二天凌晨4点李永国就来到公司,根据现场测试,结合泡沫的特性及密度情况,对针的粗细、材质、长度和锥度进行了多次验证,确定出最佳的尺寸,设计出行业首款泡沫专用夹具并获得国家专利,解决了自动安装泡沫一系列的难题,实现了泡沫的自动化生产。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那么技术创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李永国常说,自动化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从未遇到过的瓶颈,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手段去突破、去解决。
郭宁也感慨地说,就是李永国这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精神,推动分厂完成多个首创。2018年首次将激光打标技术应用于空调外观件的logo和名牌的工艺,彻底消除了企业中油墨丝印和uv丝印工艺,实现了二次加工工序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借鉴视觉检测系统,结合机器人的应用,首次实现了注塑原胶粒的自动化注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永国‘鬼点子’就是多。”工友这样评价他。
■李永国检修自动化传动杆装备
3
攻克一丝距离的工匠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永国再一次将创新的目光聚焦在绿色生产上。
为了实现报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公司决定对废旧的电机进行拆解后回收再利用。其中电机的核心部件定子由定子铁芯和绕组组成,拆解过程繁琐,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且人与机器设备接触密切,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李永国看到这一现象,心急如焚,如此繁重的劳动作业,一天下来,拆解工人的胳膊和手快都累断了,且拆解效率特别低。李永国彻夜未眠,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动化手段实现机器人自动拆解呢?
第二天一大早,李永国就来到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拿出纸和笔,把自己晚上的想法一一画在草稿纸上,初具模型后,他组织了几个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对方案进行集中讨论,方案敲定后,说干就干,画图、申购配件、加工,现场组装、调试。
调试过程中,切刀下压后电机绕组丝经常出现粘连、没有完全断开的情况,观察整个装置装配情况也没有发现异常,项目组的成员们百思不得其解。李永国在现场一遍又一遍观看切割的过程,突然发现,原来切刀在下压的过程中,外侧有定子铁芯阻挡,而内侧为空白无支撑。当绕组阻力较大时,切刀会出现轻微向内侧歪斜的情况。他提出,要在切刀的另外一侧增加加强板,整个下切过程切刀不能有一丝倾斜,加强板与切刀之间不能有一丝缝隙。开始大家都不理解,因为这一丝的距离实在是太难把控了。他解释说,正因为有了这一丝的缝隙,就导致切刀在下压过程中与绕组之间存在夹角,对绕组不能实现有效切割。说完,大家都明白了。于是在制作过程中,都向着这一丝的距离挺进,最终实现了电机定子的自动化拆解。
“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李永国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他眼里,一丝的距离也不能放过,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创造出好的自动化项目,通过自动化项目为企业提高效益,创造价值。
■李永国对自动烫金机进行调试
4
创新工作室的团队领头人
“我更像一名军师,项目最终落地还需要整个团队去共同完成。”李永国说。“李永国创新工作室”成了整个团队的创新基地。为提升空调美观度,挂式空调内机面板上都印有格力商标和品类名称,但就是这小小的金属色印迹,却需要员工将面板放在200度高温的烫金设备下完成。整个过程全部靠手工完成,稍有不慎就容易被烫伤。如何实现自动化,解决这些问题,李永国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决定开展无人化全自动烫金项目。
注塑机械手臂不够长,那就设计改造为加长臂;烫金定位工装不够稳定,那就重新开制电木工装;烫金机设备长期运行存在位置偏移,那就更换设备底座保证稳固性;人工自检存在视觉疲劳,那就引进视觉检测仪器;上下午光照不同影响视觉检测精准度,那就用罩子把视觉机器罩起来形成稳定光源;视觉检测存在误报警,那就增加一键切换重新取样功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经无数次技术改进,最终实现了烫金工艺自动化生产。
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李永国创新工作室”作为一支创新型团队,围绕公司提产提效的中心任务,通过开展自动化和信息化创新项目,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立至今累计开展自动化项目135项,年度节约成本1744万元。该团队于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工人先锋号。
“李永国创新工作室”成员还积极参加企业的各项创新活动,包含企业qc活动、全员提案改善活动和劳动技能大赛活动等,拓展了该团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团队的技术攻关能力,不仅获得了相应的荣誉,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1名,高级技工2名,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由于常年在现场敲敲打打、爬梯登高,给李永国的身体埋下了隐患,目前他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医生多次嘱咐他要多休息,注意不要经常弯腰和爬高。可是作为技术创新团队的领头人,出现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冲到现场;出现技术难题,弯腰观察这都是常有的事。“只要我还能站起来,我就要在生产一线及时解决难题。”李永国这样说。
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前不久,李永国通过自学被辽宁科技大学录取,学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他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文/本报记者高超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