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双龙:精通丝网编织维修的双料技术能手-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工匠、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织网工苑双龙
发布时间: 2022-10-29 10:27: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2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人物名片
苑双龙,男,1988年4月出生,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织网工。作为一线职工,他承担不锈钢印刷丝网编织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勤于思考、善于钻研,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困难,多次出色完成工作任务。2019年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获得河北工匠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走进厂房,身材不高的苑双龙灵活地穿梭在几台丝网编织机旁,粗壮有力且灵巧的手,时不时地检查着机器上面丝的编织状况。由于丝的直径太细,肉眼几乎看不到,特别容易发生松丝或断头,会造成单丝张力不一致,网孔方正不均匀,苑双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早已经练成了“火眼金睛”,编织机上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能让他“揪出来”,真正做到产品质量不差丝毫。
说起丝网编织机,就像是苑双龙的“密友”,他了解它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能够将它的构造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编织丝网是我的兴趣和爱好,更是成就了我的一番事业,我一定会努力干下去!”苑双龙的话发自肺腑。正是苑双龙身上持之以恒、执着向前的精神,让他克服重重困难成长为丝网编织工中的佼佼者。
■苑双龙接经线断头
1
年少种下丝网“编织情”
“中国丝网之乡”“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中国丝网产销基地”……丝网作为衡水安平县的一张“名片”,生产遍及衡水安平县所有乡村,成为了安平的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苑双龙作为安平人,从小耳濡目染都是与丝网有关的人和事儿。
“村里谁家的孩子当丝网工了”“谁家买了丝网编织机开了厂子”等信息,都让苑双龙羡慕,直至13岁还在上初一的时候,父母将省吃俭用攒下的4万元钱,从二手交易市场买了一台织网机,“当时别提多高兴了,虽然是台二手机器,那也意味着我们家也能够编织丝网赚钱了,终于融入了‘安平丝网编织大军’。”苑双龙兴奋异常。
于是,父母平时在进行丝网加工的时候,苑双龙总是在旁边偷偷地学习,如何穿丝,如何接扣……他一一记在心里,对于他的这个心思,父母看在眼里,心里想着“随他吧!”对机会的时候,活儿多实在忙不过来,甚至让苑双龙亲自动手织丝网,没想到,苑双龙织出来的网子居然还不错。“当时,作为家庭作坊,大家主要织的是灰罗网,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织网技术水平也没多高要求。”苑双龙说。
可是,让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当苑双龙上初二的时候,看到自己织的网能够卖钱补贴家用,心疼因每日为生计操劳、身体不太好的父母,他决定放弃学业,专心在家编制丝网与在外打工的哥哥一起撑起家庭重担。父母拗不过他,于是,苑双龙开始了自己一人一机的“丝网编织路”,这一晃就是6年。
2006年年初,苑双龙的哥哥到了成家的年纪,为了给他购买婚房,父母思来想去,决定卖掉丝网编织机凑钱为儿子购买新房付首付,苑双龙不得不与陪伴了他多年的机器告别,在家待业。
“没有学历,身边的朋友都从事着与丝网相关的工作,我觉得自己也只有干丝网工这一条路。”苑双龙这样想,并在2006年5月份,应聘到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织网工,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苑双龙喷除丝网上的污点
2
工厂“新兵”苦练技术脱颖而出
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是2005年刚刚成立的新企业,当时仅有6台丝网编织机,十几个职工,大家三班倒工作。19岁的苑双龙成为了一名学徒工,每天跟着师傅学习技术。
进了企业跟师傅和同事们在一起,苑双龙才了解与自己在家“作坊式”织丝网完全不一样。在企业中,技术不好,丝网质量不过关就销售不出去,企业就很难在市场中立足。为此,企业里分出来高目数组和低目数组,所谓目数即丝网每英寸的网孔数,孔数越多编织难度随之增大。低目数组主要编织100目以下的丝网,计件收入较低。苑双龙心想,必须得刻苦练习提高技术水平,不仅要早日出徒上岗,更要向高目数组的岗位进军,赚上高工资。
就这样,在偌大的厂房里,苑双龙跟在师傅旁边练习最基本的“接扣”技术,编织机上断丝的时候,需要工人用手指去搓丝接好,这需要一个手感,也就是“接扣”搓得不平,丝网织出来就不平展。比头发丝还细七八倍的网丝,开始的时候苑双龙的粗手指头搓上去毫无感觉,每天师傅让练习100个“接扣”,他接的一半以上不合格。于是,他废寝忘食地练习,只要有空就拿网丝练习,找手感,三四个月后,师傅再进行考核检验时,苑双龙达到了“接扣”100%合格,实现了“紧、光、直”的高标准要求。
“那时候每天练习‘接扣’搓得手指肚疼!”苑双龙下的苦功没有白费,他提前两个月由实习工转为正式计件工,工资收入也从原来每月100多元涨到了每月1000多元。
■苑双龙和同事检查柕道,确定丝网质量
3
挑战“高精尖”成为技术大咖
“苑双龙干活特别踏实,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是我带的徒弟中最优秀的。”苑双龙的师傅门青杰是企业的车间主任,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
正如师傅所说,苑双龙在低目数组没干几个月,就凭着自己磨练出来的扎实基本功,一跃进入了高目数组,如愿拿到了相对较高的工资。“当时,父母看到我的进步都替我感到高兴。”苑双龙说。
苑双龙所供职的瑞申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彦辉,始终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念管理公司,2010年10月,公司为了拓展业务,打算生产304n不锈钢印刷网,因为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平板显示器等产品上,长期严重依赖于进口,生产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此产品中500目印刷网的丝径仅有0.016mm,而500目以上的印刷网丝径最细的则达到0.01mm,这种丝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仅为头发丝直径的10—20%,而且硬度高、延伸小,强度是普通丝的几倍,经线接扣和编织相当难,还要求织出的网面特别平整,每平方米近4亿个网孔,每个孔径误差小于3%,这就对织网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织网工必须具有丰富的织网经验,还要懂维修调整等多方面的技能,经公司领导和车间主任商量决定,腾出一台机器让爱学习、爱钻研、织网技能高超的苑双龙去织。
企业领导的决策给了苑双龙发挥特长、挑战自我的机会。苑双龙心想: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就是相信我能把活干好,于是集中全部精力,拿出浑身本事,加班加点地干起来。织网的经验有一些,可是理论上的知识,是学历不高的苑双龙的“短板”,于是,他翻阅大量资料寻找解决办法,一遍遍实验、一遍遍地查漏补缺,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了公司第一卷精密的不锈钢印刷网。“当时,全厂职工都为之振奋,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苑双龙是个技术过硬的人才!”门青杰说。
公司上上下下都为苑双龙研发出来的产品高兴,是因为这款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印刷网行业的空白,生产技术和工艺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尤其是该产品经过用户的使用,性能非常稳定,对我国丝网产业的档次、织机的技术水平、编织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大的意义,解决了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促进了我国丝网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苑双龙真的是功不可没,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技术大咖。
■苑双龙维修织机,现在机器的小毛病他都能修理
4
坐稳编织维修双料技术能手
在企业扎根一线的历练中,苑双龙通过勤学苦练,不仅成为了国内丝网行业中出了名的织网高手,加上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他还掌握了织机的诊断诀窍,成为了掌握编织和维修双料技术能手。
一次,苑双龙操作的织机出现纬线回缩现象,严重影响网面质量,车间主任门青杰找了好几个织网工都没修理好,后来又将正在休息的苑双龙从家里找来会诊。走进厂房,苑双龙围着机器转了几圈,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是边丝较细造成的。于是他找了几个空轴,又找到打丝机打了几轴比较粗点的边丝,安在边丝架上,直接把问题解决了,织机正常运转起来。看到机器维修成功,工友们兴奋地为他鼓掌叫好。
熟练工都知道,丝网编织过程中,断丝是最常见的问题,如何将这个概率降到最低呢?苑双龙给编织机“相面”后,试着用细砂纸将织网的综片打磨一遍,如此一来,综片就光滑了,丝自然就不易断了。大家纷纷跟着学习,果然断丝情况大大降低了。
公司新上的304n不锈钢印刷网网孔要求方正、均匀,特别严格,可在编织的过程中,丝网的延伸小、丝硬,特别容易断,与普通织网相比张力特别大,最重要的是不能停车,一旦停车就会出现网病。面对这样的问题,苑双龙经过反复琢磨,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是增强“经纬停”的灵敏度,灵敏度提高后有效预防停车。其次,对于发生停车,苑双龙也找到了解决补救的手法,传统的停车,丝线断后需要撤出断丝重新续织,而他却想到了用“剑带”勾住纬线复位续织的办法,如此一来,完全不影响丝网的平展度,既节约了时间,又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
十几年间,苑双龙检修机器70多次,为企业节约了维修成本30多万元,经他手编织的不锈钢印刷网多达7万多平方米,为企业创收近5000万元,产品的品质也始终保持在国内顶尖水平。
■苑双龙穿综片
5
师带徒由“独乐”到“众乐”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苑双龙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着丝网编织工作,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实现了“高收入”的人生小目标,平均每月达到15000元以上。这让许多同事羡慕不已,因此,许多工友想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技术。
由于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内屈指可数拥有高端丝网编织技术的企业,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编织机也由原来的6台增加到了40多台,高技能水平的职工需求量增大,于是,企业领导请苑双龙带徒传艺,做好企业的示范标杆。
接下这个“任务”后,苑双龙每天给新织网工培训关于操作织网机器的注意事项和要领,让新员工细致地掌握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遇到故障怎么处理,手把手培训出30多名素质过硬、本领高超的徒弟。
在众多徒弟中,梁宏涛和苑双龙是最要好的,因为年龄相仿,兄弟俩经常在一起交流,梁宏涛和大家一样非常羡慕苑双龙在高目数组拿着高工资,想着一家老小仅靠自己在低目数组赚来的两三千元工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让苑双龙帮助他实现“技”的飞跃。
就这样,苑双龙有空就带着梁宏涛,教给他接扣技法和一些机器操作窍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梁宏涛在车间考核中“突出重围”,终于成为了高目数组的员工,月收入突破了万元。
“ 下一步,我们车间还要开发600目及以上的印刷网,上级领导问我有没有问题,我信心满满地回答‘把这任务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苑双龙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认为,是公司给了他发展的平台,就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如既往,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实我们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是一座可以鼓励自己向上爬的高山,也是一座可以让父母子女依赖的靠山,就像认真、踏实做事的苑双龙一样,始终能保持对工作、生活的热爱,然后奔赴每一场山海。
■文/本报记者杨艳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