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瞻:追求“第一精度”的创新达人-亚博电竞手机版
——记河北工匠、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连铸作业一区维修组组长杨高瞻
发布时间: 2023-07-22 09:29:0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3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杨高瞻在拉矫机检查位移传感器冷却情况
人物名片
杨高瞻,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连铸作业一区维修组组长,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十佳职工发明家、河北工匠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市厅级成果9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专利90项。
人物速写
“杨高瞻荣获‘河北工匠’了!”这则消息刚刚“爆料”,就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每个角落,顿时,杨高瞻又一次成为工友口中的“顶级红人”。
一身汗、一身油,这位“一线”明星在得知自己获得荣誉后,只是淡淡一笑便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从一名只有技校文凭的一线职工,到国家技能人才领域最高奖项获得者的“跨越”,杨高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答案:专注做好本职工作,扎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杨高瞻点检冷却器水压情况
1
强基础
趟服务一线“新路子”
1993年,杨高瞻从技校毕业,成为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连铸作业区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在技校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技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杨高瞻一门心思想学东西,成了师傅的“跟屁虫”,无论是维护点检、检修现场,还是清洗设备、注油润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工余时间,杨高瞻便开始整理心得、查阅笔记,及时将专业知识点一一牢记。
“我没有上过本科,生产现场就是我的大学课堂,老师傅就是我的教授,实实在在的内容,眼睛看得见、手也摸得上,总会让我记忆犹新、快速掌握。”杨高瞻深知自己起点的不足,把每次工作经历都当作学习的机会,白天跟着师傅,手持笔记本随时记录,晚上回家梳理总结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思考中提升,很快杨高瞻就掌握了连铸机设备的运行机理、设备润滑常识、检修作业方法,得到师傅们的一致认可。
把每台设备当作教科书,杨高瞻认真研究设备原理、操作、维护,吃透振动、润滑、温度、精度等工艺间的联系,从现场设备的各种变化中摸索运行规律,学习提升设备精度的方法,寻找突破关键的窍门。
日积月累,一线这所“大学”不仅丰富了杨高瞻的见识,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如果能制作一种仪器,就像医院里的医疗设备可以准确检测出病灶一样,快速诊断出液压设备的故障,那该多好!”杨高瞻决定试一试,在翻阅大量液压方面的书籍,查资料、画草图、找备件、做试验后,用时一个月时间,便携式液压故障诊断仪“横空出世”。仪器投用后,能快速诊断出柱塞泵内泄、油缸内泄和溢流阀、减压阀、换向阀等液压故障,预防性发现设备隐患达30余项。
■杨高瞻进行日常巡检
2
勇探索 寻工匠精神“第一精度”
小试牛刀,崭获成功。杨高瞻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索性瞄准下一个新目标。
连铸机的大包滑动水口液压控制装置是由液压系统自动操纵,工作不稳定时常常发生水口打不开或打开关不住的现象,这个隐患成了大家的“心病”。杨高瞻带领班组生产骨干,连续三天三夜跟踪生产、分析事故原因,终于发现由于水口油缸的工作温度太高,内胶脱落形成粉末,随液压油流入阀台,造成控制故障。
“大包水口,涵盖了不少关键的部位,弄不好给自己惹一身麻烦。”“算了吧,别吃力不讨好。”当大家得知杨高瞻要对大包水口的液压装置进行改造时都捏了一把汗,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不断传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包水口液压控制装置一旦出现毛病,连铸机就得“趴窝”。面对压力,杨高瞻毅然站了出来:“我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干就干,杨高瞻立即投入到大包水口的改造中。为全面了解连铸机大包水口的运行特点,他从细节入手,设计管路、论证方案、制作备件、更换阀台,历经40天的昼夜奋战,大包滑动水口液压系统终于研制成功:通过在管路中增加过滤网,由单向阀控制变成双向阀控制,充分过滤油路里的杂质因素,大包水口变得“俯首听命”,稳定运行率提高了两倍。
“我不是表扬谁,也没谁让杨高瞻干,但是水口液压控制系统改造后,咱们工作量确实减少了很多,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咱们都得学学人家……”不敢想变成现实,平日里不轻易表扬人的设备主任,竟然公开表扬起杨高瞻,听得他心里美滋滋的。
随着张宣科技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杨高瞻将目光聚焦高端绿色材料,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点,带领工友投入到新的生产实践中。
他的大脑里装满了设备,就连做梦都是连铸机、冷床、液压装置……正是这些设备创新梦,让杨高瞻加快了创新的脚步,也踏上了成为工匠的道路。
冷床运行精度不够,杨高瞻全面梳理冷床的运行装置,对步进冷床升降液压缸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分析症结,研究图纸,制定方案,进行试验,冷床的液压缸吸油单向阀、排油单向阀、油量调节针阀实现自动控制,精确稳定调节油量;先导阀和主阀间增加一个阻尼结构,减少了主阀的启闭时间,缓冲了重载对液压的冲击,冷床同步精度从25毫米提高至15毫米,创造了国内连铸机冷床运行的“第一精度”。
追求“第一精度”成就了杨高瞻,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十佳职工发明家、河北省国资委“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正是源于突出且扎实的工作成绩,杨高瞻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
■杨高瞻在车间内登梯检查设备
3
重创新 在生产现场解难题
为企业创效的种子在杨高瞻心中不断生根、发芽,时时迸发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的灵感。
连铸机液压站内液压泵噪音大,液压泵使用寿命短,杨高瞻多次现场查找、分析原因,发现液油中的微小气泡是液压泵出现相关问题的致命根源。如何破解这一“短寿”难题,他看到眼中、记在心上。在一次洗衣服时,杨高瞻看到洗衣粉泡沫在旋转的水流下向中心聚集,这一现象大大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了一个液压气泡分离装置分离液压油中的气泡,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平均延长到一年以上。
近年来,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深入推进客户、产品“两个结构”优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由于拉矫机长期在100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运行,油封老化加快,喷淋冷却水进入减速机内部,影响润滑效果,对设备运行精度造成影响。
“定期更换拉矫机即可。”别人眼中毫无异样的事情,杨高瞻总觉得不一样。“更换拉矫机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单流拉矫机更换一次就需要两个小时。”关键时刻,作业区负责人想到了杨高瞻。他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实地勘察,分析机理,思路越来越清晰,创新拉矫减速机的润滑方式从“飞溅润滑”到“高位润滑”,改变减速机的密封保护从“单防”变成“双防”。高位润滑实施后,减速机实现全面浸润润滑、双重密封防护后,拉矫机减速机的寿命翻了一番,连铸设备高精度稳定运行率达到98%,同比提高2%。
■杨高瞻和同事讨论检修方案
屡屡扮演创新“关键先生”,杨高瞻成为大家心中不折不扣的“创新达人”,更激发出他无穷的创新热情。弧型连铸机的二冷导向段由辊子装配组成,通过安装调整辊子装配,使辊子在一定半径的弧形上成为基础轨道,钢水在其间进行冷却凝结、均匀降温,高温钢坯在行进过程中易发生跑偏,造成划伤。为此,他聚焦二冷导向段,利用“百分表”方式,“控制中心距离”以最小的毫厘误差精准到每一颗导辊的调整上;设计不同角度的角底座,安装支座和轴承座,精准调整每一个导辊位置,设计导辊托辊机架、导辊360度导向器,使钢坯运行方向始终不出现丝毫偏差,吨钢成本降低0.5元。
创新融入事业,杨高瞻越干越起劲。他先后破解连铸机生产难题80多项。其中,《一种采用插装式逻辑阀实现拉矫液压控制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采用比例伺服控制的钢轧界面转向辊道》《一种用于连铸机电磁搅拌器的冷却水机》《一种将铸坯移送到入炉辊道上的装置》《一种连铸机热送辊道向轧钢入炉辊道横向移钢设备》等1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授权;实施创新成果达32项,创效800余万元。
■杨高瞻和创新工作室成员检修结晶器活动段设备
4
传帮带 让“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杨高瞻接连不断获得创新的累累硕果,心中有了更高、更远的目标——把自己的创新方法教授给更多人。
2019年,杨高瞻国家级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带领工作室的14名成员,以“巧改造、低成本、提效益”为思路,把“匠心、匠艺”融入日常生产,培养更多的“创新蓝领”和“草根发明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全面打造有担当、冲得上、打得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突出关键、指定课题、问卷调研、定期培训、确保目标”为思路,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实施了人才倍增计划,为一线职工迅速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为企业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杨高瞻创新工作室作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首当其冲担当起了培养人才的重任。
“众人拾柴火焰高。设备涉及到电气、机械、液压系统等多方面,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集思广益。”杨高瞻心里明白,在技术创新升级过程中,团队力量尤为重要。
■杨高瞻点检高压过滤器
为此,该厂工会牵头,以“发现问题就是创新,解决问题就是突破”为思路,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培训,杨高瞻创新工作室变成了“职工创新联盟”,让‘独创’变成‘众创’,他主动承担培训授课、“师带徒”和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技术传承,帮助职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使产线迅速崛起一批“岗位明星”。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炼钢作业区2#转炉丁班操枪工王海龙总结“精控操作法”,冶炼初期,大流量供氧,提前造好渣;冶炼中期,小流量供氧,循环调整供氧位置,关注泡沫渣的形态;冶炼后期,大流量供氧、充分搅拌、均匀成分;实施终点测温取样,关闭氧枪,确保取样精准,高端产品窄成分命中率达到98%。三棒作业区点检站职工郭玉坤,结合成品设备变化的实际情况,将固定测径显示仪变为移动测径显示仪,及时发现料型变化,护航高端材料质量……“岗位明星”层出不穷,加速催生了“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先进操作法”。今年前5个月,金属材料公司共申请专利15项,获得授权12项;申报合理化建议9项,先进操作法9项,小改小革13项,技术创新成果6项,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少人问杨高瞻累不累?他总是说:“这就是我追求一生的事业,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杨高瞻,一位产线成长起来的“金蓝领”,他以实际行动向身边人践行着“越创新、越痴迷、越起劲”。
■文、图/记者韩廷钰
通讯员李巍 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