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贞《锦葵》赏析-亚博电竞手机版

    俞致贞《锦葵》赏析


    周爱民


    锦葵(国画) 68×38厘米 1956年 俞致贞 北京画院藏


    原标题:俞致贞《锦葵》赏析


        俞致贞(女)(1915年-1995年),字怡云,一云。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北京儒医世家。1930年,入北京师大女附中学习,开始接受国画启蒙教育。1933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求学中止。同年入方曼云国画研究所学习写意花鸟,自此走上花鸟画创作的艺术道路。

        1934年,年方19岁的俞致贞正式拜著名花鸟画家于非闇为师,先学习小写意花鸟和书法篆刻,后学习工笔重彩花鸟画。1937年,俞致贞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在黄宾虹、于非闇、张大千以及时任所长钱桐等名师指导下,学习诗词、书法、画论,并鉴赏、临摹故宫收藏的历代名作。俞致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国画研究室显露超众的才华。她精研五代、宋、元、明、清的花鸟画典范之作,临摹历代名作真迹,包括花鸟册页、手卷、中堂。按规定,她每幅临两张,一张自己保存,一张交北平古物陈列所作为古代藏画副本存留。有些作品,她甚至临摹3遍或7遍之多。故而,她对两宋院体等历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意境、风格有了深入的研究,了悟其中的画理真谛,这些为她日后的独立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时,俞致贞成绩优异,获得“甚优”评语,留国画研究室担任于非闇先生助教。

        俞致贞从于非闇学习12年之后,又经于师介绍拜张大千为师。转益多师,开阔了俞致贞的眼界,丰富了她的绘画技法。1951年,俞致贞回到北京,继续跟随于非闇研习工笔花鸟画。参加北京市文联主办的新国画会(后更名为北京中国画院),担任理事。

        从五十年代始,俞致贞的花鸟画创作步入佳境,《锦葵》现藏于北京画院,题记“一九五六年秋日画中山公园唐花坞前锦葵花”。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俞致贞工笔画创作的盛期,她创作了芙蓉、牡丹、芍药、荷花、百花、蔬果、木棉等系列作品,皆堪称精品。在她的笔下,盛开的鲜花、飞鸣禽鸟、蜂蝶舞动、蔬果茁壮,令人感到阳光灿烂,生机勃勃。

        注重写生

        俞致贞坚持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对于花、鸟、树、石、蜂、蝶的造型,有深入的研究和表现。她重视写生观察,采撷于自然的花卉形象,研究自然环境中花鸟的物理、物态和物情。物理是指花鸟的生长结构,物态是指花鸟的基本形和运动状态,物情是指花鸟的生活习惯、性情。她仔细比较同是五瓣花的梅、杏、桃、梨、樱花、海棠,观察它们之间造型结构的异同,准确地抓住这些相似花型的不同生长特点进行刻画,使它们更加生动、典型和真实。

        渲染技法

        基于几十年的绘画经验,俞致贞整理出一套渲染技法,如平涂、分染、罩染、接染、点染等,还常用绢后托色之法,使画面色彩薄中见厚。她在色彩渲染技法上以继承传统设色规律为主,具有装饰性的特征。她非常注重表现花卉自然生动的一面,为了表现牡丹、芍药等花朵的层次感,总是要用更重的色彩来分染花瓣的基部,如白色花要加染赭绿,黄色的花用赭石和胭脂分染,这样花朵层次分明,更显“活脱”、生动。色彩表现既明丽清爽,又沉着典雅。

        书法入画

        俞致贞自幼喜爱书法,在于非闇、黄宾虹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篆刻。她擅长篆书,并长期研习宋徽宗的“瘦金体”,画上的题字,笔力细硬挺健,笔形婀娜多姿。她将深厚的书法功力移入画面,使线条表现充满“力”和“变”之美。

        俞致贞的作品不囿于旧规,随时代和社会变迁而蕴含新意,将张大千、于非闇的花鸟画艺术精神发扬光大。她坚持“民族绘画现代化”的道路,主张应适合大众文化的审美需要,创作有时代气息的花鸟画作品。她用于非闇式的富丽精工去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蔬果,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其工笔作品以严谨的线描勾勒物象形体,辅之反复多次分染的丰富的肌理底色。她以写实态度把握线形与色韵的情致变化,是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理想情境的丰富。作品精工富丽,艳而不俗,以真实细腻见长,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细腻之余,不失一种大方而开放的气度,更有一股平民化的单纯气息。

    • 责任编辑:
    • 编辑: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