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装车间,郭鹞正在检查“复兴号”的以太网接口。 记者刘禹彤摄
□记者 刘禹彤
[阅读提示]
初见郭鹞,他一身灰色工装打扮,黑框眼镜,含蓄方正。
西安出生长大的他,言谈中偶尔夹杂着关中口音,透着一股执拗的真诚。
作为中车唐山公司时速350公里cr400bf“复兴号”动车组总体设计师,41岁的他声誉隆盛。今年6月,郭鹞被推荐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提起这个荣誉,他表现得很局促:“给我‘最美工匠’这样的称号,我是敢接受的,‘中国好人’这个称号有点高了,我还差得很远。”不过他又补充说,“国家既然给了我这个荣誉,我一定当成一种鞭策”。
[人物名片]
郭鹞,现任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总体开发部副部长,是时速350公里cr400bf“复兴号”动车组项目技术经理,先后担任国家863项目“高速检测列车动车组”电气主管、跨国互联互通项目经理。
他主持和参与的产品开发项目“变压器过流保护装置和电力机车”“列车电气安全环路”“双制式受流系统和方法”,分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他本人先后荣获铁道科技特等奖、火车头奖章、中国北车科技成果奖等。
习惯保持耐心与严谨
2009年,郭鹞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他在国外读书时,就听说中国的高速动车组跑得多快多快,心里特别自豪。这一年他跟随心爱的姑娘落户到唐山,进入中车唐山公司工作。
从航空跨入铁路,郭鹞做好了从零开始的准备。
“刚进公司那会儿,我想从技术员做起,一点一点地成为高级工程师。”郭鹞说。
作为新人,他被分配到系统集成室,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和学习原理图绘制等。为了尽快适应,他尽量多找活儿干,不懂就问,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训练自己对业务的熟练度。
郭鹞认真跟着公司里的“老师傅”们学绘图。人家画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观察,或是拿来“老师傅”们的设计图,自己在旁边悄悄研究。“前辈们注重规矩,讲究细节完美,严控整个绘图的工序。我常感激他们给我的影响,教给我理解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看中规律与秩序,这些都对完成工作意义重大。”
他真正参与的一个项目,也是印象中最难的一个。2010年,公司启动国家863项目“高速检测列车动车组”的研发。由于平时踏实肯干,干活细致,郭鹞被安排负责电气位置图的绘制。这是他了解动车组构成和参与动车组设计的第一个机会。
绘制电气设计图,是对车体内核进行创作的过程。在郭鹞看来,图纸的质量是动车组下道工序顺利进行的基础。多数时候,绘图不仅取决于设计师的态度和经验,更取决于他们对位置图的整体解读和对每个功能部件的深入了解。
郭鹞开始设计动车组时,无线电专业出身的他意识到,“动车项目的设计与无线电不一样。你得知道,你的车是要坐人的,你要敬天畏人。想到这个,设计者才会紧张,梳理设计方法时会总绷着一根弦。”
安全性,对于郭鹞来说,是动车组设计的终极要义,也是和旁类设计的最大区别。“我们竭尽所能保持正确,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动车高速运行的稳定和乘客的安全,这才是这个行业最看重的。”
“从第一次参与项目起,我就要求自己把每一条线号写正确。如果错了,它就有可能和另一条交叉,这样问题就大了。”他边说边摊开一张写字台大小的电气图,“因为下个工序的设计师要按照我的图去细化,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了很大的工作量。”郭鹞回忆说。
经过将近一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郭鹞参与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在公司内部,从“一张白纸”成长为这个项目电气主管的郭鹞,也受到了领导的嘉奖。以此为起点,他勤勉能干的名声一下就传开了。而他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绘图水平好像有那么两下子了。
在与郭鹞合作过的人眼里,他是公认的能把“工匠”这种职业精神体现出来的人。相识7年的同事胡洋评价说,郭鹞习惯了工作中保持耐心与严谨,也习惯给别人“挑毛病”。“他经常指出年轻设计师在画图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如果没有他,这些微小的失误也许就被传递到下一个工序去了。”胡洋说。
8年的时间里,郭鹞从一名电气工程师,成长为“复兴号”的总体设计师。
“在这个时代,变化的是动车越来越快的速度,不变的是我们竭尽全力保持精准的态度。我们要设计出跑得更快的动车组,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郭鹞说。
习惯不停地解决新问题
无论多认真画出来的设计图纸,运用到新车上仍有可能出现问题。每次遇到类似问题,郭鹞总是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解决。
去年,“复兴号”新采用的高速传输以太网通信接口的数据常出现问题。郭鹞带领技术团队,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进行地面线缆测试,都无法通过测试。上百次测试的最后几次中,他们终于发现,连接器针脚的不同排序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同,问题迎刃而解。
“花半个多月处理问题不算长。尽管动车组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但问题处理不能随便。在实践中,任何追求速成的做法都是要不得的。”郭鹞说。
接手“复兴号”项目之后,“总体设计”的概念在郭鹞的脑海里愈发清晰。
动车的总体设计章法分明,包含概念设计,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是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提出基本要求;在方案设计中,总体设计师组织设计团队分解、细化和评估概念设计中的要求,确定产品功能和性能,形成可实施的方案;而在详细设计阶段,各设计师按照节点要求将方案进行工程化设计,输出满足生产和制造的图纸。
三个层次的设计郭鹞都参与谋划。他更像是一位导演,为了解决设计中的难题,经常组织系统设计师和负责车间生产的工程师坐到一起讨论方案,让大家对各部分结构和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通常,他会直接提出一种设计方案,或是大家各抒己见,由他来做决策。
有时,他的“创意”也会受到质疑。比如,“复兴号”设备舱底板密封胶条容易松脱,郭鹞提出直接用胶粘,简单省力。可有的设计师不同意,认为如果密封条一旦损坏,更换会更加困难。后来经过讨论,他们更改了密封胶条的尺寸和结构,让胶条装在底板上时卡的更紧,有效避免了底板间胶条互相挤压脱出的情况。
“我说的肯定不会全对,但当大家相互讨论、借鉴比较时,就容易综合判定出相对完美的亚博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郭鹞说。这些设计的流程说起来轻巧、明确,但郭鹞和团队知道,每一次技术研讨之前他们花过多少工夫,又曾多么焦虑。
在整个“复兴号”试验过程中,最费功夫的是互联互通试验。所谓互联互通,就是实现两个按照不同平台下的技术规范和图纸生产的“复兴号”动车组能够重联运行。两个不同平台的动车组设计理念存在差异,同时网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均不一致,也给试验增加了难度。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试验需要模拟的环境、线路、速度等,排列组合实在太多!”郭鹞皱了下眉头。每一次模拟过程中,他们都需要分析讨论好几次,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系统的控制逻辑和指令。最终,两个不同型号的动车组经过静态、动态和低速、高速重联试验,全部实现了互联互通功能。
“我也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改良或者是攻关。车就是我们的作品,它的各项技术和指标都是逐渐完善和改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大方向特别明确,就是根据旅客的需求,让它变得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中国国情。”郭鹞说。
“复兴号”上的传感器就是郭鹞和团队成员为中国的行车环境“量身定制”的。传感器是为了监控列车的实时状态。“和谐号”上使用的传感器是国外供应商的产品,故障率很高,经常影响列车的运行。
经过分析,郭鹞团队修改和提高了国外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和标准,开发出新的国产化的传感器。又花费半年时间做测试,使得新传感器故障率大大降低,而且信息化程度和信息采集精度都明显优于国外产品。
当问到“为什么你可以一直不停地钻研新东西”时,郭鹞来了兴致:“第一可能是我的兴趣,要是不琢磨点什么我脑子难受。第二可能就是国外留学留下的不安全感,我习惯不停地解决新问题。”
习惯在机房、车间里熬着
“干技术这一行,好像命里注定了似的。”郭鹞笑着说。
在同事们眼中,郭鹞沉着冷静,技术一流,有点“职业病”:他对自己严格,怕不“出活”,习惯在机房、车间里熬着。动车生产出来了是最有成就感的。但出了名、获了奖,那份热闹他却欣赏不来。
事实上,从军校毕业之后,郭鹞卖过电脑,还在艺术职专当过班主任。“就那么过了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坐到办公室里,喜欢静下心来钻研点事儿。”这种想法驱使下,才有了他乌克兰的求学经历。
现在的郭鹞,成为了中车唐山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总体开发部副部长,但他喜欢在机房、车间,乃至到测试现场的习惯依然未变。
六年前,在哈大高铁线路运行试验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只有郭鹞一名电气主管跟车调试。每天凌晨4点半,他就开始盯着列车的运行状态,随时通报和处理问题。晚上,还要整理数据、写分析报告,发回后方。
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持续了一个多月后,郭鹞病倒了。“工作强度挺大的,我必须注意身体。”他偶尔提醒自己。即便这样,郭鹞的私人时间很少。他每周有六天的时间被工作占满,绘图、测试,和其他设计师讨论方案。
“我还是喜欢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如果有一天虚度过去,我就会想,我这是怎么了,这一段是不是没干什么事?”今年陆续获评“河北好人”和“中国好人”之后,郭鹞感到更有压力了。
妻子能理解郭鹞这种纠结,觉得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宿命。“他跟很多同事一样,都到了这个辛苦的年纪,他想做好,想让周围的人都不失望,所以就会更加努力。”
最近,郭鹞用英文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公司在北美有项目,现在他慢慢拾起英语来,零碎时间就多念念。“等我们的动车跑在那些大国的高铁线路上,那个感觉完全不一样。”他说,“那比我得多少奖都重要。”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