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赵振兴的惠民“处方”-亚博电竞手机版

    全国劳模赵振兴的惠民“处方”

      核心提示

      在石家庄中医界,提起中医师赵振兴,患者都会竖起大拇指,给出一致评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一个如亲人般的好大夫,得了疑难杂症,找他看病,心里才踏实。
      同行说起老赵,都说:这人将中医文化入骨入髓,把传承中医当成人生信仰。行医39年,不看人情号,不走“后门”诊,待患者和蔼可亲,对世事刚直不阿,曾引发全省医疗系统的“赵振兴现象”。行医行得两袖清风,一生清贫,却笑言不忘初心,坦然幸福。
      赵振兴,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数不过来的荣誉称号,在赵振兴眼里,都难抵患者送的“人民的好医生”赞誉更入耳入心。这位在中医界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劳模,有着怎样的医者情怀,记者走近他,还原呈现一个真实的杏林大家。

    ■赵振兴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毕春华摄

    ■赵振兴为一位87岁的老人看诊

      采访赵振兴,从跟随他出诊开始。赵振兴工作的一天,从早晨7时30分开始。39年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在他看来,“早一会儿上班,就能多看两名病人。”
      8月16日,记者来到石家庄市中医院看赵振兴诊病。很多患者都是他的老朋友,多年前找他看过病,然后再带着家人或者朋友慕名前来。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种因看病而生发的“医患”友谊显得非常特殊,散发出岁月沉淀后的馨香。
      接诊时,赵振兴永远面带笑容,诊病后与病人唠嗑、排解心结,为病人和家属捶背按摩;患者多是一脸愁容走进诊室,聆听一番后,满身轻松地离开。这场景让人不由自主感慨,赵振兴身上难道有种神奇的力量,让他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
      随着采访深入,赵振兴道出了内中玄机,他说:“医生诊病,不仅要送技术,还要送温暖、送关怀。我从医以来,坚持将年老患者当长辈看,同龄患者当成兄弟姐妹,年轻患者当晚辈对待。抱着这种心理,自然对患者都会亲切如故。”正因内心这份情愫,39年里,赵振兴和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

      ■患者全家几代人只找赵振兴看病

      57岁的住院患者王焕玉一见赵振兴就笑意盈盈,在她家,祖孙四代看病只找赵振兴。
      究竟是怎么回事?王焕玉讲述了事情经过。30多年前,王焕玉的母亲刘玉兰偶感风寒,来到石家庄市中医院看病。当时赵振兴还是20多岁的年轻医生,刘玉兰恰好挂了他的号。赵振兴把脉开方,三四副草药就将刘玉兰的病彻底治好了。后来,每当身体不适,她就找赵大夫诊看一番,每次都是药到病除。
      刘玉兰对家人说:“小赵大夫技术好,水平高,你们有病就找他看,准没错。”他们家由此形成一个习惯,“看病只找赵振兴”。30年如白驹过隙,刘玉兰老人如今已经9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依然固守着找赵大夫的习惯。每次身体有恙,她都会坐着轮椅,让家人推着来找他。王焕玉说,赵振兴已经成为母亲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也成为她家四代人最可信赖的朋友。
      患者谢爱花和赵振兴相识也是因为母亲。20年前,她母亲吴秀梅患了萎缩性胃炎,久治不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挂了赵振兴的号。没想到,连续服药半年后,胃炎竟然痊愈了。谢爱花目睹了母亲诊病的全过程,见证了赵振兴的高超医技。此后,她和家人得了疾病,也会找赵大夫诊治。多年过去,因为信任和佩服,以及赵振兴对待患者和蔼可亲的态度,谢爱花全家都和赵振兴成为了“好朋友”,“家人谁身体不舒服了,马上想到找赵大夫诊看”。
      8月16日上午,刘凤至没有挂号就“闯”进了诊室,她是求赵振兴救命的。原来十几年前,她女儿不幸身患绝症,手术后专程找到赵振兴帮助调理身体,他精心配制汤药让女孩服用,女孩后来身体渐渐复原,其后还嫁人生子。但去年厄运再次降临,刘凤至的外孙患上脑瘤,虽然已在北京做了肿瘤切除术,可孩子依然身体疼痛,为了缓解病痛,刘凤至来找赵振兴想办法。赵振兴放下手头正在诊治的患者,认真听刘凤至陈述,然后告诉她,“马上去药店买干壁虎,回家后压成粉末,每天吃一克,一日三次,可以缓解癌症疼痛。再服用黄芪精口服液,增强身体抵抗力。吃段时间看看,可随时来找我。”刘凤至拿着药方,如获至宝般不断致谢。赵振兴却说,别客气了,赶快去买药吧。
      当天上午,患者范淑敏、楚兰兰、杨婉月等,或者因病和赵振兴结缘,然后充满信任地找他看病多年;或者是在亲朋推荐下慕名而来。他们既折服于赵振兴妙手回春的医术,也喜欢他诊病的态度和方法。
      “不开贵药,不让患者重复做检查。诊病时,坚持对熟人和生人一样,对城市和农村病人一样,对公费和自费病人一样,刚上班和临下班一样”,是他坚持多年的工作原则,这种以“病人至上,一切为病人着想”的医者风范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信任和赞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赵振兴每年的门诊量都在万人次以上,一个人看的病人相当于同类医院一个科室的年接诊量。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赵振兴一直坚守内心“戒律”:坚决不从患者身上挣钱。他一年开出的检查费才二三万元,相当于很多医生一个月开出的检查费用。他根据病情遣方用药,从不开人情方和大方。患者在其他医院做的检查,赵振兴都认可,不会让患者重复检查。他强调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服务,中药处方率100%,复诊率85%以上,常常七副中药只需二三十元钱。他的这套服务患者的方式方法,被称为“赵振兴现象”,在全省医疗系统中引发强烈反响,并被很多医院学习借鉴。
      他的精湛医术加上高尚医德,吸引了辽宁、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各地众多患者慕名前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肯尼亚等外国友人也在朋友口口相传下找他看病。一时间,赵振兴一号难求,赵振兴的老年病诊室门庭若市。
      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看病不走“后门”,凭挂号顺序看病。每次出诊,他从不喝一口水,没有手机,不接听任何电话,节省出更多时间给患者,当天预约的患者无论多晚都要看完才下班。也因如此,出诊久坐导致他双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对待自己的病情,他总是不以为然,一如既往为患者诊病。8月16日上午,他诊看了27名患者,直到下午1时才看完最后一名病人,和蔼地将患者送出门。

      ■医者情怀:医病更要医心

      永远微笑面对每位患者,送患者自费印制的“医林絮语”手册、养生宣传页,把熬药法打印成“小名片”赠送患者,遇到有“心结”的患者都要送上即兴编写的顺口溜予以开导……赵振兴春风化雨般的疗法让众多患者内心非常温暖。而这正是他自创的“心疗”和“话疗”诊法,用“话疗”诊法,他已经感动了万千患者。
      尹正心是名军人,今年89岁。老人当了一辈子兵,上过战场,是名铮铮铁骨的硬汉子。可近两年,他总和老伴闹别扭,心情不好,食欲不佳,饭量锐减,人日渐消瘦。16日,女儿陪伴老人来医院找赵振兴诊看。赵振兴给老人号完脉,就开始和老人聊家常,他称赞尹老是共和国英雄,给他深鞠一躬,宽慰他如何排解郁闷心情。赵振兴还送给老人一首即兴创作的“顺口溜”,里面写道:“想想战争年代苦,活到现在不容易,一息尚存找高兴,家庭和谐有生气。”尹正心边听边点头,说到动情之处,老人不禁泪湿眼眶。拿着赵振兴送的“顺口溜”,老人保证:“以后少生气,和老伴开开心心过日子。”
      患者冯秀宏专程从外地赶来找赵振兴看病,她的儿子提前到诊室告知:“我妈做过各项检查,根本没病,是她心理有问题。待会儿轮到她看时,您可要好好劝劝她。”赵振兴给冯女士诊治时,除了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外,特别让她讲讲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经历,“我浑身都是病,心脏也不好,速效救心丸快当饭吃了。常年失眠,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我年轻时不这样,特别开朗,现在不爱和人说话......”冯女士滔滔不绝地说,赵振兴一直没有打断她,让她畅所欲言倾诉心事。直到冯女士说完,赵振兴才缓缓道来:“我给你把过脉,你没有大病,只要不总生闷气,多与外界交流,综合调理一段时间,你就能找回从前的自己......”听到赵振兴的“承诺”,冯女士脸色逐渐“阴转晴”,然后笑逐颜开,和刚进诊室时判若两人。告别时,她对赵振兴表决心:“我回家后一定好好吃药,保持愉快心情,争取早日康复”。
      其他候诊的患者看到此情此景,纷纷对赵振兴的心理疗法赞叹不已。患者范淑敏是赵振兴的“老病号”,她说,每次来看病,找赵大夫唠完嗑儿,就感觉病好了一半。“他的语言力量很强大。”
      说起“心疗”和“话疗”方法,赵振兴坦言已经研究了近2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专业期刊上刊发了“望舌缨线”诊治心理病的论文,填补了中医客观检查的空白,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步峰“研究”赵振兴多年,在他看来,赵振兴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是医生角色的真正回归。他告诉记者,每个医生在为患者诊病时,其实都会开两个药方,一个是治病处方,一个是与患者建立互动信任的情感处方。但很多医生都把情感处方开砸了,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赵振兴却不同,他以患者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开便宜药,让病人少花钱,根据患者性格、身份、工作特点等即兴编成顺口溜送病人,让病人感到贴心温暖。在赵振兴这里,他真正把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仁、和、精、诚”的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让病人心里踏实、畅快舒心。这些做法,才是一名医者应该保有的初心,赵振兴都做到了。

      ■专注传承,要让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记者跟随赵振兴出诊时,在住院部查完房,他都要在医生办公室,向一同查房的研究生、实习生、进修医生等人传授“为医之道”,他说:“做一名好医生,要先做一名好人。从决心行医那天起,就应该牢记,耐得住清贫、保持仁爱之心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要求。医生职业挣不了大钱,想发财就别学医。医学领域学无止境,只有热爱这份职业,愿意为之努力付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医者......”,大家一边聆听,一边记录。进修大夫苏艺璇说,“赵老师除了医技高超,他给我们讲述的医者修养、做人的道理也让我受益匪浅。”
      为了把深厚的中医理论和经验传承下去,赵振兴十几年前,就开始着手整理15位中医老前辈的临床实践药方。如今,他花费10多个月时间,详细总结出了胡东樵等15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集萃,他一笔一划誊写到纸上,总计20多万字。供所有跟着他学习的年轻大夫抄写、借鉴。三年前,他在新浪网站开通了实名博客,宣传中医文化和国学知识,博客访问量已达46000多人次。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赵振兴解释说:“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想把其发扬光大,需要每一名中医从业者的坚守和传承,唯有如此,我们的中医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进修医生潘彦刚特别佩服赵振兴对中医文化的执着和热爱。“老师整理前辈名家的临床笔记,然后让我们学以致用,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特别感人。我是一名社区门诊的中医师,一度对中医失去信心,想转行学西医。跟着赵老师进修一年多,又重新喜欢上了中医,并打算一辈子坚持下去。这种转变,都是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39年来,赵振兴一直在门诊一线工作,不管是当上了石家庄市中医院的名誉副院长,还是成为中医名家,他始终不改本色,以一名医生的身份为患者看病。医院出诊结束后,他会在家备课、整理中医名家处方。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去石家庄两个社区门诊坐诊,利用专家身份,让更多市民了解中医文化,感受中医治病魅力。支撑他多年情怀不改的缘由是,“我是一名全国劳模,劳模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我该把这些品质内化于心,让自己做到知行统一。我不喜欢当红花,愿做一片绿叶,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周围的空气变得新鲜清爽。所以,多年来,我始终不忘一名医者的道德遵循,恪守劳模精神本质,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如今,赵振兴已经退休三年,本可颐养天年,照顾身有残疾的老伴儿,可医院希望他留下来,能再多为患者服务几年,赵振兴权衡多时,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岗位救死扶伤。他说:“病人需要我一天,我就工作一天。看到患者能解除病痛,重获健康,我觉得自己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才能闪光。”
      ■本报记者魏伟

      记者手记 采访赵振兴前,只听说他对待患者态度很好,接触后发现,患者与他更像是亲人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去医院看病,会遭遇到医生冷漠的表情、冰冷的话语,仿佛冬天刺骨的寒风,让患者心凉不已。而赵振兴永远笑容满面,耐心听患者陈述病情,一边开药一边给患者心理减压,送患者祝福卡、为人处世小册子、顺口溜,这些都让患者如沐春风。赵振兴把病人当朋友、更当亲人,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爱,让他与千万患者维系着亲人般的和谐关系。当医疗领域有更多像赵振兴这样医术精湛,又愿意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出现时,相信紧张的医患关系将消弭于无形。

     

    • 责任编辑:
    • 编辑: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网站地图